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環境稅方案已上報至國務院
 
http://www.hnckzkzs.com  2013-12-02 金融界

  上周五,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透露,環境稅方案已上報至國務院,正在按程序審核中。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上報的環境稅方案有望率先對廢水和廢氣兩個稅目征稅。而根據目前的排污費水平,環境稅一旦開征,其規模很可能會超過千億,預計環保類上市公司有望迎來一定的發展機會。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業內人士表示,劃定生態紅線,建立生態補償制度,最終還是要用價格杠桿來調節,通過資源稅和環境保護費改稅,這將把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納入征收范圍。其中,要在過去強調的“誰污染誰付費”原則基礎上,加上“誰破壞生態誰付費”,“誰使用資源誰付費”兩個原則。讓破壞者擔責,讓受益者補償,才能徹底強化生態保護。

  專家表示,隨著我國對于生態文明的日益重視,環境保護稅開征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已經顯現。目前制定環境稅法和開征環境稅的基本條件已具備了,因此應抓緊時間推出。

  今年的國慶黃金周期間,華北地區的北京、河北大部分時間均處于霧霾籠罩之中,這令關注環境稅征收的社會輿論再度高漲起來。分析人士表示,環境稅之所以前后醞釀五年之久仍未出臺,是因為落實征收存在大量的阻力。一是當時看來,環境稅不是主要的稅種;二是最大的阻力來自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

  據中證報報道,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目前環境稅征收是個非常好的時機。地方政府治理大氣污染的壓力很大,除了加大環保核查力度外,征收環境稅無疑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加企業成本和環保投入,用市場化的手段倒逼,淘汰一些環保意識差的企業,減少政府用行政手段強制關停的“阻力”。據悉,提高稅率是環境稅制定的重點之一,和目前的費相比,稅應該收得更多,以實現對企業的制約。環境稅的征收應以稅務部門為主,環保部門進行配合。環境稅以費改稅為主,征收范圍包括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和噪音等在內的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據分析,目前上報的環境稅方案有望率先對廢水和廢氣兩個稅目率先征稅。

  環境稅每年達千億元

  其實早在2008年初,相關部委即開始聯手研究環境稅開征工作。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稱,財政部、稅務總局、環保部已經將環境稅問題列入議事日程。同年5月底,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表示,將研究開征環境稅方案。而近兩年來,霧霾天持續大范圍擴散,這令環境稅開征的呼聲持續高漲。

  目前,我國在污染防治領域主要實施排污費管理。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蘇明認為,未來環境稅的主要實施路徑是將排污費等改為環境稅,而且肯定會提高稅率,不然以現在的排污費標準,直接改環境稅就沒有意義了。未來實施可以選擇地區試點,也可以選擇將部分污染排放物費改稅直接一步到位。

  該報告認為,未來環境稅應該作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稅種,由地稅征收,在中央與地方分成方面,地方拿大頭,中央拿小頭,比例為8:2。環境稅以地方為主,具有一定的政策延續性,排污費90%歸屬地方,10%交中央,而且就未來治理污染的責任主體來說,地方的責任更大一些。

  據了解,上海2012年排污費收入2.2億元,廣東縣級市英德市排污費2012年收入399萬元,北京2012年排污費預算收入才935萬元。此外,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度,造紙、紡織等8個行業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工業排放總量的83%和73%,電力熱力、非金屬礦物制品等6個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占工業排放總量的89%和93%。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開征環境稅,上述幾個行業將成為重點稅源。

  據悉,在計稅依據上,研究者們也提出了標準,即污染排放稅以生產所產生的污染物的實際排放量為依據,對實際排放量難以確定的,根據納稅人的設備生產能力及實際產量等相關指標測算其排放量;而碳稅則以對產生CO2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按照含碳量測算排放量為依據。

  由于是變費為稅,那么對于已納入環境稅征稅范圍的污染物,方案明確表示,不再征收相應的排污費,以避免重復收費。在稅款使用上,與之前諸多專家提議的中央與地方共享不同,方案建議環境稅作為地方稅,主要用于地方環境能力建設和環境保護。

  分析人士表示,費改稅后,環境稅的總收入要高于排污收費的總量。環保部有關專家表示,上述稅率方案是研究者提出的高、中、低三個方案中的低方案。據此測算,一年排污稅收入大約600億元;目前我國排污收費年征收總額不足200億元,碳稅收入大約為400億元。也就是說,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計,環境稅每年可達1000億元的規模。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嚴禁對個人、實體、民族、國家等謾罵、誣蔑、誹謗!
 
用戶名   匿名發出 
  相關新聞  
  ·環境稅征收進入“快車道”  ·國務院印發《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10意見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國務院發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力爭五年消除重污染天氣
  ·國務院取消和下放117項行政審批項目事項  ·國務院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