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納稅額居山東省臨清縣第一的中冶紙業銀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紙業”),在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誠通”)入主后的短短幾個月之內竟然試圖破產。記者獲悉,多家債權銀行為避免發生巨額損失,已經開始集體追討。
銀河紙業是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冶紙業”)的子公司。2013年3月,中冶紙業以央企內部整合方式,整體從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集團”)無償劃轉至中國誠通。劃轉時,中冶紙業集團本部及下屬公司負債共計130.36億元,涉及債權銀行29家,金融租賃公司4家。中國誠通接管后,中冶紙業集團本部以及子公司停止償付大部分銀行到期貸款和利息,導致其在各行的貸款陸續出現逾期。
因為中國誠通和中冶紙業的巨額貸款逾期,北京市銀行業協會甚至打算向整個北京銀行業下發警示函——謹慎向上述企業發放任何貸款。此后,中國誠通向北京市銀行業協會發函懇請幫助解決債務問題。
7月25日,北京市銀行業協會召集各債權銀行代表會議,敦促中冶紙業按時還貸。中國誠通總會計師徐震亦出席了這次會議。北京農商行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在會議上稱:“事情非常惡劣,銀行對央企(沒有風險)的看法已經發生極大改變!睋,為防風險擴大,已有部分銀行口頭通知,要求不再對央企發放新增信用貸款。
到目前為止,中冶紙業的債務問題尚未解決。部分債權銀行認為,央企之間的資產劃撥是一種非市場的方式,銀行很難通過市場的方式來保全資產。因此,債權銀行希望獲得銀監會的支持,同樣以非市場手段來解決中冶紙業的債務問題。
央企逃債?銀行不干
2013年3月5日,根據國資委下發的《關于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重組有關問題的批復》,中冶集團將其所屬中冶紙業100%產權自2012年12月31日起無償劃轉至中國誠通。
重組之后,中國誠通表示,其接收中冶紙業時間較短,改制配套方案不明確,因此難以償付所有銀行的到期貸款和利息,導致總計100多億元的銀行貸款在今年二季度發生欠息。
此時,相關銀行開始向監管部門申訴并運用司法手段追討貸款。
來自銀行的聲音強調,根據國資委《關于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重組有關問題的批復》要求,企業應認真清理過渡期債權債務,加強與債權人的溝通。中冶紙業重組本應保護金融機構權益,以維護央企形象,但實際上,中國誠通卻違背了國資委的要求,回避與債權銀行溝通,缺乏解決問題的誠意,辜負并損害了銀行對央企的信任。
一家銀行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央企籌集資源保護信用的能力較強;一旦違約,保護自己利益的能力也比較強。目前中冶紙業違約事件已對國有企業的債券市場整體評級產生了不利影響。”
這些銀行發現,維權并不容易。“中冶紙業的無償劃轉是由國資委主導的行政行為。但中冶紙業被無償劃轉以后,誠通公司卻多次對銀行強調貸款屬市場行為,企業將按照市場運作方式操作。選擇性的市場和非市場的"夾生飯"使得銀行難以維權”,民生銀行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
銀行堅持認為,中國誠通逃廢債務是惡意行為。另一家債權銀行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中國誠通是以國有股東優勢地位采取自我訴訟等方式轉移資產,掏空中冶紙業,以達到逃避銀行追債的目的!
以中冶紙業下屬子公司銀河紙業為例,銀河紙業前身為始建于1958年的臨清造紙廠,2000年改制更名為臨清銀河紙業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由臨清市政府劃轉至中冶集團,更名為中冶紙業銀河有限公司;2009年由中冶集團劃轉入其紙業板塊中冶紙業;2013年隨中冶紙業由中冶集團劃轉入中國誠通集團。
“在誠通入主之前,企業從無不良記錄和違約記錄。當地及異地金融機構紛紛以進駐中冶紙業銀河公司為榮。”中行臨清支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曾和銀河紙業有過業務關系的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銀河紙業銷售收入及利潤水平近年來一直保持平穩。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9.49億元、35.35億元和27.6億元,實現利潤2.07億元、2.18億元和1.72億元。進入2013年以來,前三個月實現銷售收入6.84億元、利潤0.42億元。從資產負債表看,企業的財務狀況也很健康,最近三年,企業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分別為1.36億元、3.88億元和1.39億元。2013年1-3月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3876萬元。
雖然造紙行業去年以來出現產能過剩導致行業低迷,但本報記者從該公司員工處了解到,銀河紙業的生產經營卻一直保持穩定,企業現有制漿能力50萬噸/年,進入2013年以來每月按照5萬噸訂單進行生產,今年5月份還簽訂了5萬噸的訂單。
“中國誠通以企業有16億-18億元潛虧作為債務重組的理由,并指出潛虧反映在無形資產中。”前述地方支行風控部門負責人說,但是“企業提供的報表中,近三年無形資產一直保持在3億元左右,2012年末,無形資產32399.7萬元,其中土地使用權32369萬元,這和我們掌握的1600畝出讓土地價值相符,不存在虛增資產現象”。
在銀行看來,中國誠通主觀上存在致使銀河紙業“休克”的圖謀。
“今年5月25日,新委派給銀河紙業的總經理周啟洪召開中層會議,提出企業將進行重組,致使眾多公司中層當場感情失控,并導致多方出現恐慌!痹撱y行負責人說。
銀河紙業原材料采購經理花榮(化名)向經濟觀察報回憶,“誠通沒進入之前,企業一直很正常,中冶在行業的排名一直不錯,是臨清最大的、自主能力最強的造紙企業!被s說,“大家不明白,好好的企業為什么要破產?”
當地銀行業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透露,自年初接收銀河紙業后,誠通便通過多種渠道抽調銀河紙業流動資金4.16億元;4月28日和5月13日分別提前歸還中冶集團提供擔保的項目貸款8000萬元共計1.6億元,并通過中冶紙業借用銀河紙業的流動資金2.56億元等方式,致使銀河紙業流動資金急劇縮減,企業現金流緊張。
此外,銀河紙業對大型供應商拒絕或延緩還款,對中小供應商則全額兌付,造成供應商恐慌并擠兌,并引發多起訴訟案件,使銀河紙業迅速進入“休克”狀態。
6月份,一些下游大客戶的簽單要求被拒絕,銀河紙業不保證能夠按合同發貨。
“有了破產的傳言之后,銀河紙業陸續關掉了大部分車間,基本上一天班休息兩天,員工已經拿不到全額工資!便y河紙業車間主任楊志(化名)說,“停產、減產對外的名義是檢修,但從6月到8月能有多大的毛病還修不完?”
記者向銀河紙業財務總監李守權求證,李以剛到企業不了解情況為由拒絕作答。
上述當地銀行業人士向經濟觀察報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5月,共有9家金融機構累計向銀河紙業發放各類融資23.86億元,其中興業銀行3月末一次性向其發放信托融資5億元。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共向其增新融資2億元。截至目前共有14家銀行對銀河紙業的累計授信額度為49.97億。
前述中行臨清支行相關負責人透露,二季度末,銀河紙業的信用違約事件開始連續發生。6月5日,北京銀行5000萬元、中國銀行4500萬元貸款到期,銀河紙業拒絕無條件按期歸還,經多方努力,有條件歸還了中國銀行貸款,北京銀行貸款形成逾期,此后,銀河紙業到期融資均出現逾期和墊付。目前,銀河紙業共出現逾期貸款4.5億元,墊付信用證368萬美元,應付利息1799.98萬元。
此后,部分銀行開始利用法律手段追討債務。多家銀行向銀監會報告,懇請銀監會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相關法律,銀行希望企業盡快拿出解決方案。債權銀行還建議增加企業重組運作透明度,即在重組期內對企業資產進行清理、評估、處置等程序中,允許債權銀行參加,建立金融債權聽證制度。
事實上,當地政府也成立了工作組協調解決債務糾紛,但于解決問題實效不大,當地官員似乎也很無奈:“央企的經營管理我們不能問,問了人家也不告訴你!迸R清市一政府官員透露。
渤海銀行北京分行負責人表示:“中冶紙業和中國誠通的貸款逾期行為屬于金融信用缺失,不僅有悖于央企重組的目的,也打擊了銀行對央企的信心,對整個信用體系帶來不良的示范作用!
記者多次聯絡中冶紙業財務總監邊丕民,他的手機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誠通做了什么
中冶紙業原系中冶集團全資子公司,自2013年3月1日起劃入中國誠通。中冶紙業前身為寧夏美利紙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8月無償劃轉給中冶集團,更名為中冶美利紙業集團有限公司。2007年以同樣的方式,山東臨清銀河集團有限公司進入中冶紙業,更名為中冶紙業銀河有限公司。隨后又兼并了崍山紙業。
根據中國誠通發給銀監會的《關于解決中冶紙業銀行負債問題的請示》,截至2013年5月31日,中冶紙業總資產180億元,總負債178.7億元。其中,銀行負債123億元,所有者權益1.3億元,資產負債率99.28%。中國誠通在《請示》中稱:“截至2013年2月底的有息負債中,從中冶科工借款為15.29億元,銀行有息負債130.36億元。”
重組后,中冶紙業后續經營發展方案遲遲未公布,導致相關單位和管理人員沒有及時推出改善中冶紙業經營管理狀況的舉措。中冶紙業旗下子公司上海貿易公司資金鏈斷裂、美利漿紙、銀河紙業、崍山紙業三家核心制造型企業停產,供應商討債,員工維權請愿。
中冶紙業一位內部員工在網絡上披露了一份制定于今年5月14日的關于各子公司的處理方案,根據該方案,中冶紙業針對各子公司成立破產小組,并明確寫明每家公司破產完成后給予小組員工現金5萬元至100萬元的獎勵。
2013年2月26日,按中國誠通的要求,中冶科工將原擬定作為此次重組對價的48億元資金劃撥至新成立的北京興誠旺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誠旺”),但北京興誠旺公司及中國誠通對中冶紙業債務卻不承擔任何清償或擔保責任。興誠旺于2013年2月26日成立,注冊資金48億元,該公司自2013年2月28日由中冶集團無償劃撥至中國誠通;興誠旺至今無實際經營業務,企業的資金支付均由中國誠通決定。
銀行方面稱,中國誠通還轉移了中冶紙業的核心資產。2013年3月7日,在完成控股股東變更手續當天,中國誠通以一份公證債權文書向北京市二中院申請凍結了中冶紙業11家子公司股權及美利股份上市公司股票,凍結股權價值超過申請標的金額6億元。
銀行認為,中冶紙業所控股的核心資產被轉移的證據還有:中冶紙業上市子公司美利股份發布公告稱,中冶紙業已于2013年6月19日將其享有的對美利股份公司9.1億元債權全部協議轉讓給興誠旺;興誠旺擬認購美利股份1.45億股股票,認購后興誠旺將持有美利股份31.4%股權,而中冶紙業所持股權將降至18.46%;與此同時,美利股份擬采取公開掛牌交易的方式出售其擁有的中冶美利漿紙有限公司16.63%股權。
據企業內部人士透露,中冶美利漿紙與興誠旺協議,將其所生產的白卡紙低價出售給興誠旺。而美利漿紙目前已經被中國誠通查封,工廠已經被貼上封條,而一直不怎么經營的美利股份老紙廠卻從原來的4條生產線增加至9條生產線。
一些銀行還向證監會和深交所去函,舉報美利股份信息披露不合規、不完整、不及時,存在違規情形,認為中國誠通質押、凍結中冶紙業所持的股份,更損害了美利股份股東利益,這些銀行還舉報美利股份涉嫌協助控股股東中冶紙業逃廢債務。
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利股份、中冶紙業以及興誠旺的上述一系列關聯交易都是在中國誠通的授意下進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興誠旺實現本次債轉股進而成為美利紙業第一大股東,其結果是掏空美利股份原控股股東中冶紙業,進而達到逃廢債務的目的!
在寫給北京市銀行業協會《關于懇請幫助協商解決中冶紙業銀行負債問題的函》中,中國誠通表示:“對于銀行債務的重組,我們擬按市場化原則,分類分情況解決,最大限度保全銀行債權:對于支持后可持續經營的企業,保證按期還本付息,如:美利股份;對于重組后可持續經營的企業,在最大可承受限度內承接銀行債務,可以采取新設重組或破產重組的方式,如:銀河紙業;對于有擔保的銀行債務,債務人無力償還的由擔保方償還,希望銀行免除利息,如:美利漿紙;對于有抵押物的銀行債務,其中抵押物是持續經營所必需的,相應債務隨抵押物保留或轉移至生產主體,若抵押物無法繼續運營的,處置抵押物償還;中冶紙業還將對輔業資產和低效等剩余資產進行處置變現,償還債務!
在債權銀行看來,上述行為是將正常經營的企業利用破產方式來處理銀行債務,導致企業喪失融資能力,使企業最終走向破產。如果企圖實現,債權銀行將遭受重大損失。
對于銀河紙業的問題,7月8日,山東聊城市長王忠林帶隊赴北京與中國誠通董事長馬正武進行了協商。中國誠通提出:對中冶集團擔保及房地產抵押的項目貸款3億元、金融租賃融資6.7億元融資優先歸還,其他貸款可能會有較大損失。
在北京市銀行業協會7月12日舉行的中冶紙業債務問題工作組第一次會議上,債權銀行代表認為中國誠通在協商解決中冶紙業銀行債務問題方面缺乏誠意,在來函中沒有提出實質性的內容和方案,建議協會出在,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制定出償還貸款的可行性方案,再就具體問題進行協商、討論。如果中國誠通在規定時間內未作出明確答復或提出具體方案,協會將立即向相關企業發出警示通知。
中冶紙業債務問題工作組于今年7月初成立,由農行北京分行、交行北京分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行、民生銀行總行營業部、平安銀行北京分行、渤海銀行北京分行、寧波銀行北京分行、江蘇銀行北京分行組成。上述9家銀行在6月底已向北京市銀行業協會提出了維權申請。
也有當地政府官員表示:“銀河紙業自身的生產經營運轉沒任何問題,誠通本意上也不想讓企業垮掉,重組之后會越來越好。”
銀行都是討債鬼
經濟觀察報從各家銀行相關業務部門了解到,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冶紙業欠農行、國開行、交行債務都達10億元以上;另,光大、北京農商行、寧波銀行均有5億元以上的債權;工行、建行、中行、招商、平安、民生、興業等十余家銀行都有上億元的債權;中信、杭州、渤海、南洋商業銀行有千萬級別的債權。
根據中國誠通發給銀監會的請示,截止2013年6月28日,中冶紙業負債涉及的銀行有28家,較2013年2月28日減少4家,其中16家銀行債務總額減少,共減少15.3億元,7家銀行債務總額保持不變,5家銀行債務總額增加。銀行債務總額129.6億元。寧夏、崍山基地的主要銀行貸款為中冶集團擔保貸款,銀河紙業基地的銀行貸款多是中冶紙業擔保和信用貸款,中冶紙業本部銀行貸款多為信用貸款和抵質押貸款。
北京銀行、寧波銀行、民生銀行、渤海銀行已對中冶紙業提出了訴訟,試圖查封中冶紙業的有效資產。但這些銀行發現,其持有的美利股份8000多萬股、銀河紙業和中冶美利漿紙全部股權已經被中國誠通質押或者申請凍結,這些銀行對這部分股權只能輪候保全。
在采取法律訴訟和維權手段的同時,部分銀行也尋求各種渠道和中國誠通進行溝通。一些債權銀行聯系到中國誠通董事長馬正武、總會計師徐震等人,但據銀行稱,中國誠通未作正面回應,只是表示,由于中冶紙業涉及銀行債務較多,目前正在等待國資委關于債務處理方案的最終答復。記者8月16日致電徐震,未能聯系到他本人置評。
記者獲悉,中國誠通對各家債權銀行的債務解決方案并不相同,江蘇銀行在2013年6月21日正常獲得還息,并對到期貸款進行了展期處理,光大銀行貸款也正常倒貸。中國誠通對其他部分銀行則是“不展期、不倒貸”的回復。在北京市銀行業協會組織的債權人會上有債權銀行質問中國誠通的總會計師:“中國誠通對中冶紙業墊付5.86億,這些錢墊給哪家銀行了?為何不一視同仁?”
幾乎所有債權銀行都要求中國誠通將中冶紙業的資產還原到2月底的狀態,并稱只有這樣方可探討利用資產分配方式償還銀行債務。也有銀行向國資委發函,懇請國資委敦促中國誠通及中冶紙業履行還款義務。銀行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透露,國資委原打算從企業改制基金中分階段撥付中國誠通30億元,但因國資委主要領導發生變動,該項資金是否撥付至今沒有定論。債權銀行還希望銀監會與國資委直接溝通,以解決100多億銀行債權的償付問題。
也有當地政府官員表示,“經營企業都有風險,銀行也應該承擔一點風險。”8月13日,聊城市政府官網發布新聞稱,當天聊城市長王忠林會見了中國誠通董事長馬正武一行。債權銀行猜測會見與債務處理問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