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造紙行業的“新朋友”—碳交易
 
http://www.hnckzkzs.com  2013-07-12 中國綠色時報

  有這樣一位“新朋友”,他也許可以讓節能減排不再成為沉重的負擔,他也許可以讓保護環境成為利益的共享。他,就是碳交易,一個對于關注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而言業已熟悉的市場機制。但是,對于近年來挨了板子的造紙企業來說,結識這位“新朋友”多少還是抱有非誠勿擾、敬而遠之的心態。新的朋友、新的思路,造紙行業需要新的嘗試。

  勢在必行何不早點動手

  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是大型造紙行業在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中所無法推卸的責任。減排、環保好像現已成為一種企業的被迫行為,然而,怎樣才能讓企業這種被迫行為變成主動參與?碳交易,似乎可以為這個問題寫上一“解”。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買方可以將購得的減排額用于減緩溫室效應從而實現其減排的目標。

  對于這位“新朋友”,造紙企業多少有些顧慮:他到底是一個政治概念還是一個可操作的商業行為?在這個平臺上,到底能不能掙到錢?這是一個長期打算的事,還是一個眼下就要去做的事?

  中國輕工業投資發展協會秘書長赫然在一次造紙行業會上說,碳交易在國際上主要指清潔發展機制(CDM)。CDM是《京都議定書》的產物,《京都議定書》又是全球政治框架下的產物。所以碳交易的機制設計有國家跟國家之間政治博弈的色彩,但最終是落實在企業之間的交易行為上。它是碳排放社會責任的一種交易,而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機制,這樣就給共同交易成本的不同減排、不同環保投入的企業之間產生了一個機制,能夠讓最低成本的企業在市場上大規模地去做節能改造和減排。

  6月19日,深圳市碳交易開市,標志著中國碳交易試點正式啟動。2012年1月13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湖北省、深圳市獲準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到2015年我國將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場雛形,大部分的城市都要進行碳交易,這是勢在必行的。所以對于早晚都會來的事,與其被動去等,不如早點動手。畢竟,一個機制的起步階段,國家都會有相應的扶持政策,企業能夠得到一些切實的利益。因此,率先進行碳交易的企業都有可能優先得到利益,之后則會越來越難。

  不管是機遇、挑戰要先去“握握手”

  “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個好朋友。”不管碳交易對于造紙企業是機遇還是挑戰,都要有勇氣去和他“握握手”。

  2012年5月20日,國家發改委根據《關于印發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公布了“十二五”期間“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企業名單及節能量指標。其中,涉及的造紙企業共有500家,節能總量達到標準煤近531萬噸。如果按照標準煤l噸排放二氧化碳2.7噸計算,“十二五”期間,造紙行業將要減排二氧化碳1433.7萬噸。

  對于國內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的現狀,國內造紙企業應充分認識到國內碳市場的前景并把握住此次機遇。根據世界銀行報告,2009年,發達國家碳排放配額市場的二氧化碳交易總量就達到73億噸,市值達1200多億美元。這對資金相對缺乏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而且正在越變越大的蛋糕。我國造紙企業目前參與碳交易的項目極其有限,作為碳資產巨大的一個行業,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紙企應積極參與到自愿減排交易當中并獲得應有的收益。

  然而,這也是一次艱難的戰役。可以看到在7個試點省區有造紙企業的,基本上都將制漿造紙企業納入到溫室氣體管控范圍,造紙企業肩負著減排任務。這對本來面臨著市場疲軟、環保壓力巨大的造紙行業來說,溫室氣體減排的成本可能會給部分造紙企業新的壓力。不少國內低碳項目在匆匆投資后,現在卻遭遇了滑鐵盧。從碳交易中賺到真金白銀,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如所想一般。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申請之路越來越艱難、漫長,國際碳交易市場價格動蕩、行情不明朗都會成為紙企鞋中的一粒石子。這些失敗的案例也會讓紙企開始懷疑,通過市場化的手段,真的就能通過相對較低的成本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嗎?

  要埋頭苦干也要抬頭找新路

  前一段時間有一家做堿回收爐的企業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做堿回收爐的企業還能做多少年,以后用生物方法可能就不用堿了,做堿回收爐的企業往哪去生存呢?思路決定出路,企業不能僅僅埋頭做自己的制造業。如果今天企業不抬頭看路,明天必定會迷失在叢林中。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獨立監事郭永新說。對于碳交易,郭永新更希望造紙企業可以視其為打開利益之門的又一把鑰匙。新的出路,要敢于去嘗試。

  我國是清潔發展機制(CDM)最大供給國,2008年我國CDM項目產生的“排放減量權證”成交量已占世界總成交量的84%。中國的碳資產規模之大,對于碳資產潛在所有者的企業來說,如果不能高度關注,將可能喪失重大機遇,或者遭受隱性風險。目前,世界范圍內對碳減排已形成了共識,國內碳交易市場也已起步。

  2005年以來,造紙企業在CDM項目申請中,有成功的有失敗的,失敗的也不是因為本身基礎不好,而是在執行過程中的操作技巧和專業技巧有所欠缺,或者技術路線沒有達到碳排放的效果。目前造紙企業尤其是大型造紙企業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擴張產能上,更多關注節能而不是碳減排;造紙企業很多項目不完全符合CDM 開發要求,沒有單獨的可研或者環評批復或者相關的備案文件,造成CDM開發上的一些困難,使得有些企業畏難不前;關注造紙行業碳資產管理的專業化公司不多,加之碳資產管理需要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導致有些CDM項目半途而廢。

  專家建議,大型造紙企業要充分考慮到自身快速發展所面臨的碳排放配額不足的問題,加強自身碳資產管理,可以考慮通過CDM項目開發培養和建立自己的碳資產管理團隊;對于造紙企業CDM項目的開發工作,建議考慮設置專業的部門或者人員負責CDM開發及碳資產管理,并培養出一批碳資產管理的專業人才,從而在碳交易市場中占領自己的一席之地。(馮璐)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