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之設備、引進之技術、舶來之管理,成為中國紙企標榜“高端”的三大標志,也是中國紙企引以為傲的三大法寶。然而,他山之石固然可以攻玉,卻使我們喪失了那顆“創新的心”。當與領跑者的距離越來越近時,我們需要的不是唯其馬首是瞻,而是立足原創、不斷創新,培育核心競爭力。在創新的世界里,中國紙企最需要的是——
同樣的原料、同樣的設備、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市場……在中國造紙行業的海洋中,充滿了同質化競爭。隨之而來的是利潤稀薄、質量下降,以及參與者怨聲載道。追本溯源,為何外國的月亮那么圓?捫心自問,緣何我們只能望洋興嘆?立足當下,唯有精誠所至,才能金石為開。
外國的月亮為何圓
一臺蘋果手機,其售價可抵得上10余臺山寨智能機;一輛奔馳轎車,即便價格翻番也有國人趨之若鶩。為何?技術!在世界級的競爭舞臺上,原創性的先進技術往往使企業獲得先機,而這恰恰是中國紙企所缺乏的。
從生產設備上看,我國幾乎所有的大型造紙企業都有從外國進口設備的經歷。目前,大型蒸煮、篩選、漂白設備,高得率制漿設備,高速紙機流漿箱、靴式壓榨、壓光機、復卷機等關鍵設備基本依靠進口。
從產品品種上看,國外不但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而且在質量與規模上也擲地有聲。據了解,目前國外有1200多個紙種,我國只有600余種,品種差距可見一斑。同時,我國造紙企業差異化產品少,很多企業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沒有多大差距,產品同質化嚴重。而且,我國造紙企業的平均產量只有6000噸,與國外動輒幾十萬噸的產量相比,明顯缺乏經濟規模。
從技術上看,美國、日本在現代造紙領域遙遙領先。美國在關鍵的木漿漂白、增白技術上很有優勢,并且在連續造紙的穩定性和效率上水平很高。日本在玻璃紙(Glass,格拉辛紙)、銅版紙等高檔紙技術上都有優勢。
中國紙企的望洋興嘆
當紙業列強瓜分市場蛋糕時,中國紙企只能望梅止渴;當國家科技進步獎逐個誕生時,造紙行業卻只是零星幾點。根源何在?創新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不足,產學研沒有形成有機整體,已成為制約我國造紙行業發展的命門。
造紙行業是個傳統行業,發展至今各方面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此情況下,實現科技創新的難度要比新興行業大。目前,在造紙行業中,從事科研的院所和人員相比其他行業少,科研力量非常薄弱。造紙企業又過分看重經濟效益和短期效益,這樣的心態也難以產生真正的創新成果;行業中近90%的中小企業更是無力進行這項“燒錢的研究”。那么,如何解決?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萬金泉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嚴肅地說,首先,企業要有創新的思路。很多企業現在所謂的創新其實都是在模仿,生產已有的產品,即使模仿到形似,也難以達到真正的創新。企業必須有真正創新含量的方案和產品,國家才會舍得為企業投入。
其次,人才的儲備非常重要。即使企業有了創新的思路,如果沒有專業的人才,沒有科研的實力,也無法實現創新。
第三,對企業來說,必須開闊眼界,了解國際國內市場各種新技術、新產品的動態。前幾年很多企業悶頭搞創新,閉門造車,最終發現,所謂的創新產品實際已經在市場上非常普遍。由于信息渠道不暢通,導致企業白白耗費了精力和時間。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盡管傳統造紙行業屬于高耗能、高排放的行業,但它畢竟屬于關系民生的重要基礎工業,而且隨著科技創新的推進,“兩高一資”的現狀正在逐步改變,F代造紙產業是綠色產業,造紙行業需要從不同角度呼吁政府重視這個行業,給予一些支持的政策。造紙行業本身也需要更加的努力,對于創新更是要持之以恒,具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理念。
國家給予力量。在《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將國內企業自主化已成熟的制漿造紙關鍵裝備和成套裝備列入《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對列入目錄的設備確需進口的關鍵零部件、系統、原材料等,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同時,取消相應的整機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將造紙成套裝備研發設計和關鍵零部件、系統的設計制造技術列入《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鼓勵造紙企業與裝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研發使用自主創新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紙企正在努力。由華泰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山東輕工業學院、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造紙纖維組分的選擇性酶解技術及其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根據山東省知識產權局公布的第十二屆山東省專利獎評審結果,山東泉林紙業有限責任公司的“一種以禾草類植物為原料設備的高硬度漿及其制備方法”榮獲一等獎。
中冶紙業集團銀河紙業公司每日10萬噸造紙廢水深度處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等3項科技成果,被山東省輕工業協會授予“2011年度山東省輕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銀河紙業每日10萬噸造紙廢水深度處理及中水回用工程榮獲一等獎,高白輕型純質紙的生產技術、草漿堿回收聯產輕質碳酸鈣工程分獲三等獎。
山東海韻生態紙業公司的“鹽堿類濕地生態修復技術與示范”項目,榮獲2011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的三等獎。項目推廣應用兩年來,其構建的造紙廢水灌溉修復鹽堿類濕地技術與生態紙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被山東省政府納入《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并在造紙行業進行實驗示范。
我國造紙行業正在發生著改變,但這僅僅是創新之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