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環保部網站公布2013年2月下旬至3月間華北平原排污企業地下水污染專項檢查結果。在此次專項檢查中發現55家企業存在利用滲井、滲坑或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排放、輸送或者存貯污水的違法問題。
根據環保部發布的通報, 2013年2月下旬至3月,環保部組織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六省市環保部門,以地下水水質異常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區域為重點地區,以廢水排放量與理論產生量明顯不一致、建有滲坑滲井或旱井的企業為重點目標,全面排查華北平原地區工業企業廢水排放去向和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查處污染地下水的環境違法行為。
在此次專項檢查中,各史保部門共檢查涉水排污企業25875家,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558件。各級環保部門對424家企業責令限期改正;對88家企業處以罰款,總額達613萬余元;另有80家企業的違法問題已經立案,正在履行處罰程序。
各史保部門還在檢查中發現55家企業存在利用滲井、滲坑或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排放、輸送或者存貯污水的違法問題,其中天津5家、河北6家、山西1家、山東14家、河南29家。
2013年春節以來,關于華北平原企業違法通過打井向地下排放污水的傳言在網絡上廣泛傳播。2月,網傳山東濰坊“有企業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1000多米的水層,將地下水徹底污染”。 2月17日,濰坊市政府在排查境內700余家企業后,回應稱未發現千米高壓井排污現象,并表示歡迎網友舉報。2月20日,環保部相關負責人通過中國廣播網表態,地方環保部門已經赴現場暗訪,目前尚未發現企業通過高壓水井向地下排污的情況,但調查仍在開展。
雖未查出高壓水井排污的現象,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通過其他方式將污水排入地下并不存在。4月26日,由環保部會同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水利部聯合編制的《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透露,華北地區存在中小型企業通過滲井、滲坑等方式違法向地下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水。這種方式雖不同于高壓井,但部分企業向地下水排污的現象被證實。
而環保部于今日發布的通報,不僅正式承認了在山東等華北平原省份的確存在違法企業通過非法方式污染地下水的行為,更做出正式表態,將嚴格落實環境違法企業的查處和整改工作,督促企業停止滲坑、滲井排放等違法行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
上述通報透露,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五省市將分別公開利用滲坑、滲井排放的環境違法企業名單和有關信息,并邀請全社會監督查處和治理情況。不過通報并未透露這些省市信息公開的具體時間。
環保部于5月8日發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重點環境污染事件處理情況顯示,針對網傳山東濰坊部分化工廠和造紙廠利用高壓水井向地下排污傳言,經山東史保廳和濰坊市政府排查,未發現確切地下灌污證據,但發現臺頭鎮工業園多家小型防水涂料加工廠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等問題。
目前,山東史保廳已督促濰坊市和壽光市政府做好排查整治工作,依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問題,督促壽光市和臺頭鎮加快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
此次通報還透露,環保部將繼續組織各地深入排查整治排污企業地下水污染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嚴厲打擊地下水污染違法行為。
根據《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華北平原局部地區地下水存在重金屬超標現象,主要污染指標為汞、鉻、鎘、鉛等;同時,局部地區地下水還存在較嚴重的有機物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海河流域受污染地表水入滲補給和重點污染源排放是造成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