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分工合力打造的衛生巾造假產業鏈日前被曝光,這一案值1.5億元的衛生巾造假大案,令“護舒寶”、“蘇菲”、“A B C”、“Always”等眾多知名品牌紛紛遭遇“李鬼”。
這一造假大案在令消費者身心受損的同時,也令衛生巾產業開始反思渠道管控與品牌保護薄弱的問題。作為“護舒寶”、“A lw ays”的品牌擁有方,寶潔4月20日,即已對這一事件表達了“遺憾”,表示將加大對自身品牌的保護。
有分析則指,衛生巾行業的高毛利及產能過剩問題也是造假頻現的誘因。
造假驚現產業鏈
薄膜由泉州的作坊生產,白片由安徽滁州的工廠加工,假品牌包裝袋和紙箱來自浙江金華,最后由河北保定的工廠進行最后的“組裝”。這一被泉州警方披露的衛生巾造假案,震驚全國。
而這已經不是泉州警方第一次披露衛生巾造假案,近幾年,當地即查出過問題小作坊生產偽劣衛生巾問題。
但此次被曝光的造假大案,由于形成了橫跨4省的流水線,且被仿冒的均是行業排名前十的大品牌,因而備受行業關注。
寶潔“護舒寶”相關負責人4月20日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就建議消費者到值得信賴的超市商店或寶潔淘寶天貓[微博]旗艦店購買,以免遭遇“李鬼”衛生巾。
寶潔在給到南都的回復中強調其“供應給零售渠道的衛生巾都用了有防偽標志的紙箱包裝,買到寶潔衛生巾產品的零售商亦可以憑紙箱的防偽標簽撥打相應的800熱線判斷產品真偽”。
不過,即便如此,有不便具名的業內人士還是認為包括寶潔在內的衛生巾生產商有進一步加強渠道管控和品牌保護的必要。
高毛利促造假頻出?
依照警方的說法,涉案的假冒衛生巾成本只有原品牌的1/4,利潤空間巨大。
而在業內看來,衛生巾行業的高毛利正是不法分子競相造假的動力所在。
國內最大的衛生巾生廠商恒安集團的2012年年報顯示,受惠于主要原材料石油化工產品和絨毛木漿價格回落舒緩成產成本壓力影響,以及嚴格實行成本控制和提升高檔產品的銷售比例,恒安集團衛生巾業務(包括安爾樂和七度空間)2012年毛利率已上升至約65.8%的水平。
正規企業的毛利率即可高達65%以上,成本僅需原品牌1/4的仿冒品的利潤之高可見一斑。
產能過剩問題漸顯
相對于其他快消品,衛生巾的剛性需求也被視為造假者對這一產業趨之若鶩的原因之一。
作為一種使用人口穩定、無銷售淡旺季之分的日用衛生一次性消耗產品,衛生巾銷售近年來一直相當穩健。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委員會數據顯示,2010衛生巾/衛生護墊的市場規模已達約411.4億元。《2011-2015年中國衛生巾行業市場研究及發展規劃調研報告》則預測2013年是衛生巾/衛生護墊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13年達到518億元。
不過,伴隨著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差能過剩及本土品牌競爭力欠佳的問題也凸顯。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衛生巾市場已經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但在高端品牌市場,卻多數為外資把持。
目前,寶潔、嬌爽、尤妮佳(蘇菲)等國際一線品牌已悉數進駐國內市場,并紛紛在國內建廠。而國內品牌除了恒安集團等幾個品牌外,均無法與外資抗衡。
有統計顯示,我國衛生巾生產企業多達2000多家,這2000多家企業的衛生巾年產能1600億片,護墊年產能150億片。
另據中國企業信息發布中心對2010年全國重點市場及超市衛生巾零售情況的監測結果,2010年5月份我國衛生巾銷售量排名前20的品牌合計市場占有率已達85.94%,銷售額排名前20的品牌合計市場占有率同樣高達89.98%。
也就是說,大量的小企業在不到20%的市場中求得生存。
而依照人口、性別及年齡因素,國內衛生巾的女性目標消費者也就在4億左右,年消費量最多不超過300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