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難點
 
http://www.hnckzkzs.com  2013-04-10 中評社

  轉變發展方式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長期主題,這在習近平最近于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主旨演講中也說到了。對于我們來說,問題不在于要不要轉變發展方式,而在于如何推進發展方式的轉型。

  十八大報告就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指出,要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

  和訊網刊登時評人鄧聿文文章表示,按照“四個著力”和“五個更多”指引的方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從中國的實際情形出發,關鍵是要處理好投資、收入分配和政府作用幾個問題。與出口相比,中國經濟增長更多依賴的是投資,且是政府投資,特別在經濟困難時期是這樣。所以,投資方式和結構若不轉變,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型就無從談起。

  對于投資,應該這樣來看待:一方面,轉型意味著減少政府投資占比,因為政府投資更多體現政府的意志,它不一定同市場的需求吻合,而成為貫徹政府意圖和實現政府政績的工具;另一方面,政府又需要通過投資結構的轉向來引導和帶動發展方式的轉型。所以,盡管目的是將擴大消費需求作為結構調整的最終目標,但在目前不宜以抑制投資增長為代價。原因還在于,我們畢竟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尚未最終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軟件、設備和技術改造、民生投資等潛在需求空間十分巨大。這決定了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投資仍會保持一個較高增速。但必須通過側重投資質量和結構來提高投資效率。

  為此,可將投資重點放在投資邊際效率高的領域,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領域,農村基礎設施、水利設施和農業科技等領域,旨在推動傳統產業技術結構升級和推動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創新的投資,以及有利于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的投資等。除此外,鑒于政府投資的效率總是低下的,還應優化投資來源,使社會資本成為投資的主要來源,以確保投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對公共產品的投資既能拉動有效投資,又能釋放消費需求,這實際上已經起到了收入分配改革的一定作用,但是,要想刺激和擴大消費,提高消費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建立一個消費而不是投資主導的經濟基礎,就應直接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勞動報酬上下功夫。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不同步,勞動報酬和GDP增速不同步的現象,由來已久,必須改變,而收入分配改革,則被認為是改變“兩個不同步”現象的關鍵。所以,收入分配改革需要盡早破題。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是政府主導的經濟,它不僅通過投資來改變經濟關系,也直接通過行政手段來干預經濟運行。因而,要變革發展方式,與市場經濟要求日益沖突的舊的政府行為模式和干預方式也必須揚棄,否則,轉型恐難有效。

  一個經濟體經濟結構的形成和調整受制于復雜的經濟因素本身,不可依靠行政規劃而設定。行政干預不但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甚至往往起到相反作用,扭曲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整體效率。所以,政府要學會克制行政干預沖動,將應由市場解決的問題交給市場去調節,而著力于制度改革與創新。

  比如,政府應該引導市場通過價格機制去調節投資,而不直接成為投資主體。但這需要我們做好發國債與減稅工作。發國債的目的,一般是用來促進政府投資的,從這個角度看,國債實是未來的稅收,它會加重企業負擔,進而影響分配,也就是說,國債發多了會擠占企業投資,應該少發國債,多減稅,把利潤留給企業,形成企業投資,讓價格機制引導企業投資行為,使企業家按照市場信號,即市場價格來配置資源。

  文章認為,政府的作用,則體現在為各類資本平等地使用要素資源、進入公益領域和壟斷行業,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如此,經濟結構才能沿著不斷增進效率與公平的方向更快調整。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