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紙業立足內需力爭超越
 
http://www.hnckzkzs.com  2013-02-06 消費日報

  2012年,盡管世界經濟動蕩不安,市場需求疲軟,但中國紙業的產量仍然超過了2011年,達到1億余噸,而其中國際市場需求只貢獻了471.2萬噸,絕大部分來自國內市場需求。

  這樣的成果,得益于中國紙業執行《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以滿足內需為基本立足點”戰略。

  部分國外人士高估中國紙和紙板出口能力

  2012年中國紙和紙板產量超過1億噸,其中只出口471.2萬噸。紙漿和紙張產品理事會(PPPC)歐洲區副理事長伊曼紐爾·博納認為,中國正逐步取代西歐,成為世界重要的紙和紙板出口地區

  據漿紙商務網報道,紙漿和紙張產品理事會(PPPC)歐洲區副理事長伊曼紐爾·博納說,雖然西歐是全世界最大的紙和紙板出口地區,但其產品占世界市場的份額正在下降。2012年前9個月,西歐產品占世界市場份額同比下降1.5%。中國正逐步取代西歐的地位。

  拉丁美洲和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其它國家2012年初至9月底的需求量同比提高1%;預計2011年—2014年間的年均需求量和外運量將增長1.8%。

  西歐的形勢比北美差。預計2011年—2014年,西歐全化機漿紙的外運量將下降2.7%,機械漿紙外運量將下降3.8%。

  西歐2011年印刷和書寫紙的需求量較2007年減少了540萬噸,相當于19%,其中全化機漿紙需求量縮減5.7%。2012年至今,西歐印刷和書寫紙外運總量已減少了120萬噸。

  2011年和2012年世界安裝了許多大型生活用紙生產設備,中國約占其中的60%。預計2013年行業還會延續這一走勢。

  博納說,從2011年開始中國增加生活用紙產品出口,并且增長速度很快。

  2013年1月25日,在中國造紙協會和中國造紙學會聯合舉辦的“2013年度中國造紙行業新春聯誼會”上,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宣布,預計2012年我國造紙行業產量突破1億噸。而據海關統計,2012年,我國共出口紙及紙板(未切成形的)471.2萬噸。這不難看出,中國紙和紙板的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例非常小。

  據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江曼霞介紹,2011年中國生活用紙產量是582萬噸,其中占產量僅8%的產品出口。

  控制造紙總量 以“滿足內需”為立足點

  國內紙市場已呈現供過于求的態勢;纖維原料嚴重不足,對外依存度很高;國內水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益強化,一些地方的承載能力已近極限

  國家發改委正局級巡視員賀燕麗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將控制總量作為“十二五”期間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主要是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從國內市場需求看,紙及紙板產量的增長速度已大大高于消費量的增長速度,部分紙種已出現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2010年與2005年相比,我國紙及紙板的產量增長65.5%,消費量增幅僅為54.7%,產量比消費量增幅高出10.8個百分點,產量年均增長13.1%,消費量年均增長10.9%。從部分紙種來看則更加明顯,2010年與2005年相比,新聞紙產量增長34.8%,消費量增長27.8%;銅版紙產量增長85%,消費量增長66.1%;涂布白板紙產量增長58.9%,消費量增長45.6%。二是纖維原料嚴重不足。我國擁有廣袤的國土,但可耕種的土地面積十分有限,林業資源十分匱乏,造紙用原料對外依存度很高。2010年我國進口木漿1151萬噸、廢紙2088萬噸,分別占當年世界出口量的24.1%和46.4%,進口纖維原料占當年制漿消耗總量的比重高達41.1%。三是國內水資源、能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益強化,一些地方的承載能力已近極限。

  這些決定了我們必須控制產能和降低造紙的總量,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正確把握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的關系,數量的增長必須與需求總量和結構相協調。我國的資源和生態環境決定了中國造紙工業發展必須以滿足內需為基本立足點,一些品種還應適當進口,不必要也沒有能力盲目追求擴大出口。

  從“數量主導型”步入“質量效益主導型”

  控制總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調整結構,優化布局

  為了實現傳統造紙工業向可持續發展的現代造紙工業轉變,指導“十二五”造紙工業的健康發展,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林業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戰略部署和要求,共同編制并頒布了《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对旒埞I發展“十二五”規劃》重點突出了控制總量、節約資源、環境保護、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的內涵和精神實質,確定了造紙工業“十二五”時期發展的方向、目標和任務,制定了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賀燕麗說,造紙工業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息息相關,紙與紙板的消費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造紙工業主要以廢紙輔以木材、竹、蘆葦、秸稈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料,通過清潔生產,實現資源—生產—消費—資源再生的良性循環,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最具循環特征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之一。當前,我國造紙工業已由“數量主導型”步入調結構、上質量、上水平的“質量效益主導型”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和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的明顯加速,我國造紙工業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環境的約束日益突顯,亟需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走綠色、低碳之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是應對國內外新形勢、新挑戰的需要,也是行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舉措一:合理配置資源 優化產業布局

  據賀燕麗介紹,《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總體上仍繼續堅持造紙工業總體布局“由北向南”調整的方針,明確了各地區“十二五”具體發展重點,相對《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和《造紙產業發展政策》,《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根據各地條件,結合近年實際,略做了一些調整,在注重林紙一體化發展的同時,更加突出各區域結構調整內容,力求資源配置合理,經濟、環境和社會協調發展。

  《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長江中下游地區應高度重視防污與節水并重,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南部地區繼續推進林紙一體化發展,長江三角洲利用進口木漿和國內廢紙,建設文化用紙、包裝紙板及特種紙生產基地。黃淮海地區屬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區域,要以現有優勢產區布局為基礎,細化造紙工業分區,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新格局;以重點骨干企業(集團)為依托,整合區內資源,帶動區域造紙產業升級;突出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到區域外和國外選擇投資發展機遇,充分利用好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原則上不再增加新的制漿造紙企業。華南沿海地區實施調整與治污并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采取推進造紙原料林基地建設和利用境外木片等措施,發展林紙一體化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區要控制開發強度,以商品漿和廢紙原料造紙,調整產品結構,改變產品結構單一的狀況,加快對現有企業整合,淘汰落后產能,防治污染,促進產業升級;廣西地區還應積極發展蔗渣制漿造紙。東北地區是我國北方發展速生林基地的主要區域,應充分利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相關政策,在自然條件和水資源條件較好的區域適當發展制漿造紙,以現有大型骨干制漿造紙企業為依托,加強業內優質資源整合和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行業要充分利用國外纖維資源,同時配套建設以現有中幼齡林改培為主的速生豐產原料林和蘆葦基地。西南地區的四川、重慶地區要合理規劃布局,以竹資源開發為重點;貴州、云南可適當發展一定規模的木漿和竹漿。西北地區不宜發展造紙工業,要通過骨干企業的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舉措二:加快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原料結構

  以廢紙纖維、木纖維為主,合理利用非木纖維;國內廢紙漿比重由38%提高到41%;國產木漿比重由8.4%提高到10.3%

  賀燕麗說,纖維原料是造紙工業的物質基礎,纖維原料的種類、數量與質量不僅關系到造紙工業的品種、質量和發展速度,而且對造紙工業企業的規模、采取的工藝技術裝備路線、污染的治理和經濟效益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原料結構的調整直接關系著整個造紙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由于受人工原料林基地建設遲緩、供材有限,非木漿發展受到技術制約,國內廢紙回收率偏低等因素影響,我國紙業對國外纖維原料依存度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纖維原料的供求矛盾已明顯成為影響我國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針對不同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和造紙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國造紙工業原料結構也發生了“以木為主”、“以草為主”、“草木并舉”和“草木廢紙多元化”的變化。2007年國家發改委頒發的《造紙產業發展政策》確立了“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提高木漿比重,擴大廢紙回收利用,合理利用非木漿,逐步形成以木纖維、廢紙纖維為主,非木纖維為輔的造紙原料結構”的原料利用總原則。鑒于我國木材資源匱乏,竹、禾草、蘆葦、蔗渣、棉稈等非木資源比較豐富,紙及紙板消費總量大,回收利用廢紙資源潛力大等情況,《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原料結構調整的目標是:“加快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以廢紙纖維、木纖維為主,合理利用非木纖維的造紙原料結構,國內廢紙漿比重由38%提高到41%,國產木漿比重由8.4%提高到10.3%。”這一原料方針符合我國國情。

  《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強調改善原料結構、增加國內供給是“十二五”造紙工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之一。木材是現代造紙工業重要的纖維原料,林紙一體化發展是我國發展現代造紙工業和林業的必由之路,廢紙回收和利用是造紙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非木材纖維資源是我國造紙工業多元化原料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原料的優勢所在。特別是經過多年攻關,我國自主研發的秸稈清潔制漿及其廢液資源化利用技術目前已取得突破,有利于顯著提高禾草纖維制漿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改變我國草漿發展現狀,推動禾草制漿的快速發展。充分利用秸稈等廢棄物制漿造紙是我國造紙工業對世界造紙工業的一大貢獻。

  “十二五”期間,行業要繼續推進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提高企業可控制林業基地比重;在適度降低國外廢紙用量比重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內廢紙資源,適當提高國內廢紙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國內廢紙回收率由43.8%提高至46.7%。行業要實施清潔生產新工藝,加快現有企業非木漿資源的整合與調整,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上規模,上水平。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