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多年劣五類水質的臭水溝,到今天的水清岸綠鳥鳴魚回,遼河短短幾年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將從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中率先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在總結治理遼河的經驗時,記者發現遼寧省在融合生態建設和民生工程、創新大河治理管理體制上做出了有益探索,中央和地方集中財力投入為遼河變清發揮了關鍵作用。
遼寧省委、省政府將治理保護好遼河,恢復遼河生機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和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來抓。2008年起先后關停近300家造紙企業,一舉解決全省40%工業污染問題;兩年時間實現了縣縣都有污水處理廠,新增日處理能力315萬噸;以功能恢復為重點,對60多條河流進行綜合整治,讓沿岸群眾看到了“母親河”重現生機的希望。
遼河治理工作中,“退耕還河”由于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最為棘手。兩年來,各級黨委、政府經過大量政策解釋、舒心理氣工作以及經濟補償,最終完成了遼河干流284個村、7.2萬戶、20多萬農民、58萬畝土地的“退耕還河”。省財政每年為此支付2.4億元,從而探索出一條大河治理與民生工程有機結合的路子,讓基層群眾對遼河治理效果“看得見、摸得著、氣順心服”。
開原市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黎樹志說,全市退耕還河2 .3萬畝,農民所占河道土地屬于集體土地的每畝每年補償600元;屬于國家土地但被村集體發包出去的,將剩余年限租用費一次性返還給農民,僅這筆錢財政就拿出了300多萬元。目前,開原市正在研究搞生態旅游、養殖等項目,為沿河農民增加收入,從而將保護遼河與農民生計更好結合起來。
通過幾年來的治理工作,沿河群眾從遼河生態環境惡化的直接受害者,成為了環境改善的首先受益者。從剛開始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大力支持、主動監督。“現在我家是河景房,花多少錢能享受這待遇啊!奔易∵|河邊上的孫軍告訴記者:“以前春天一刮風,屋子里的土有大錢那么厚,F在葦子、蒿子長得跟人一樣高,刮風哪還有土?河里野鴨子、野雞成群,去年冬天還來了7只天鵝,我們都看著不讓人害它們。”
過去相當長的時期里,讓遼河變清只是遼寧人心中的夢,如今已成現實。
遼河滑落為劣五類水質,除了長期經濟發展粗放和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外,管理體制弊端也是重要原因。
2008年底,遼寧省政府出臺了跨行政區域河流出市斷面水質目標考核暫行辦法,建立了“污染者受處罰,受污染者得補償”的長效機制,解決了省內河流上下游地區之間的水污染補償問題。
2010年,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在遼河干流實行“劃區設局”,劃定“遼河保護區”,從東、西遼河交匯處昌圖縣福德店開始,沿遼河干流到盤錦入海口,全長538公里,遼河保護區總面積1869 .2平方公里。設立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和遼河保護區公安局,專門負責治理保護遼河。并且省人大頒布實施了《遼寧省遼河保護區條例》,依法授權遼河保護區管理局統一負責遼河保護區內的污染防治、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等管理工作。
遼寧省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忠國說,遼河干流“劃區設局”是全國首創,是一項重大的體制機制創新,遼河治理保護進入依法、有序、科學管理新時期,解決了明確責任、提高效率的問題。
遼寧省財政廳廳長鄭玉焯介紹說,遼河流域治理還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大力支持。今年8月,財政部、發改委、環保部與遼寧省政府簽訂了《加快推進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協議》,明確2012年-2015年中央預計支持遼河流域治理資金4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