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已經被我市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到“十二五”規劃中。如何切實減少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新成立的蘇州市環境能源交易中心在原有的行政手段之外,給出了“市場化”這一新路徑。
碳交易等新興經濟活動將給蘇州的環境資源帶來什么樣的變化?近日,記者采訪了該中心總經理蔣偉。
蘇州首筆碳交易總額7.75億歐元
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通過以來,一種全新的經濟活動碳交易在蘇州“發芽生根”。何為碳交易?“一些企業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了減排任務,而另一些企業可能沒有。沒有完成減排任務的企業,就要拿錢向超額完成減排任務的企業去購買指標,這就是碳交易!笔Y偉這樣介紹,“已往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實現減排目標的效果有限,F在隨著引入市場機制包括碳交易這樣的交易模式,可以促使社會更多地把資金投向減排技術的提升。蘇州市環境能源交易中心就是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易平臺!
據悉,2005年12月19日,江蘇梅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常熟三愛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與世界銀行傘型碳基金簽訂了總額達7.75億歐元(折合人民幣63.55億元)的碳減排購買協議。這筆創紀錄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也是蘇州達成的首筆碳交易,這兩家企業在未來七年中每年將減少19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回報將得到世界銀行傘型碳基金支付的總額7.75億歐元資金。
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2010年蘇州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59億噸,占全省的20%,排放強度為2噸/萬元GDP,能源活動排放占比達到95.36%,而碳匯(主要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僅占排放量的1.6%。根據蘇州建設低碳城市的目標,到2015年,蘇州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比2005年下降36%以上。因此,為實現這一目標,現在蘇州市已著手啟動生產性企業的碳核查、碳測算、碳清單等基礎工作,以摸清重點排放源,開展企業碳排放清單編制工作。而新成立的蘇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也正準備向國家主管部門申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備案。
排污權“租賃”是交易突破口
相比碳交易,排污權交易是一個新生事物。作為全省首個排污權交易的試點單位,蘇州市環境能源交易中心把排污權“租賃”作為排污權交易的突破口。
蔣偉曾經在環保行業任職多年,他告訴記者,對于許多企業來說,排污權就相當于一套黃金地段的商鋪,少有人愿意出售,“在這種情況下,租賃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譬如,今年甲企業訂單比較少,額定的COD(化學需氧量)排放有多余,而乙企業今年訂單卻相對較多,需要更多的COD排放,除了技術革新之外,他可以向甲企業租賃一點排污權,從而獲得擴大生產的能力!薄爸,這種供需雙方都比較分散,交易中心的成立能夠提供一個交易平臺,從而盤活更多環境資源!笔Y偉說,“從這個角度看,"十二五" 期間的環保產業商業機會其實就蘊含在節能減排四個字里面。其中,節能領域,包括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資、節能量交易,都是很有前途的方向,我省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現在關鍵是如何找到有效的商業模式讓它盡快落地; 減排領域,中央已經明確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這對我們交易中心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
“市場化”交易盤活環境資源
按照蔣偉的設想,2013年,在交易中心掛牌的碳交易量將超過100萬噸碳排放當量; 排污權交易量將超過1千噸COD指標;三年以后,也就是到2015年,廢紙等年交易量將突破1千萬噸。
蔣偉說,碳交易、排污權交易等要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才會體現出稀缺性與流動性,“這些交易既促進了節能減排工作,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環境資源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钡珶o論碳交易還是排污權交易,都是供需雙方協商完成的,然而從目前來看,還幾乎沒有通過國內環境交易平臺完成的案例,“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多,例如交易平臺不健全、交易標準不完善,缺乏標準的核查和評估等!薄皩嵤┲饕廴疚锱欧艡嘟灰资菍K現行資源和環境使用制度的重要改革,對改變當前江蘇資源和環境廉價或無償使用的現狀,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苯K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在蘇州市環境能源交易中心開業典禮上也充分肯定了蘇州這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