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12月5日公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具體內容并無超預期。1)從項目數量看,脫硫、脫硝同之前《“十二五”重點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的內容相比較,一是“污染防治規劃”的項目數少于“減排目標責任書”,原因是重點區域所劃定的地理范圍要小于全國范圍。二是在個別省份內,“污染防治規劃”所列項目相比“減排目標責任書”略有增加,總計數量在50左右。三是新增鋼鐵燒結機脫硝示范工程,數量為20臺。2)“污染防治規劃”對除塵改造提出要求。原因一是PM2.5的治理需要,二是《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對煙塵提出更高的排放要求。我們認為,除塵改造要求帶來的需求將平緩釋放。首先,要達到火電新煙塵排放標準,袋式除塵器是較好的選擇,但是首先這類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多家上市公司都有此類產品生產能力。其次,除塵沒有像脫硫、脫硝那樣分解任務,也很難形成安裝高峰。
國務院2015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或將在40億噸標煤,較此前方案減少1億噸。中國能源網報道,國務院國務院高層要求2015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0億噸標煤,而此前上報國務院的方案數據為41億噸。按照40億噸計算,2012~2015年均能源消費增速僅有3.5%,將遠遠低于GDP7%~7.5%的增速。由于GDP統計口徑的變動,我們很難計算2015年萬元GDP能耗同政府口徑的2015年下降14%相比有無超預期。但是假設41億噸標煤下降至40億噸,在政績考核的壓力下各地政府有動力推動工業節能,對余熱發電至少仍將維持推廣態度。
節能環保稅收政策“有增有減”。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12月6日透露,下一步要加大對節能、環保、生態領域的財稅支持力度,研究出臺有利于節能環保產業的財稅扶持政策。從報道內容來看,節能領域的財稅優惠政策有可能推廣到環境治理與環境服務領域。目前在合同能源管理領域,100%利用余熱、余壓發電的企業可以享受免征營業稅、增值稅即征即退、所得稅三免三減半的優惠。另外,資源綜合利用類收入的所得稅減按90%計征。但是在環境治理領域,環保企業通常僅能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獲得15%的優惠所得稅率。假如能夠實現節能領域的財稅優惠向環境服務領域轉移,僅免征3%或者5%的營業稅就能夠帶來大約10%~20%的利潤總額增加,將吸引更多資金投向污染源治理與治污設施運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