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環境污染群體性事件啟示錄
 
http://www.hnckzkzs.com  2012-12-10 《民主與法制》周刊

  9月11日,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專題協商會。王玉慶委員所作《妥善處理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認真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張來斌委員所作《建立健全事關民生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機制》的發言,都針對7月發生的四川什邡鉬銅項目和江蘇啟東污水排海項目引發的兩起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發表了意見。

  其實,近年來環境污染群體性事件呈多發態勢。僅從2007年算起,引起較大輿論關注的,就有:2007年6月福建廈門PX項目引發“集體散步”事件;2008年8月云南麗江興泉村水污染引發村民沖突事件;2009年11月廣東番禺興建垃圾焚燒廠引發群眾抗議事件;2011年8月遼寧大連PX項目引發群眾抗議事件;2011年9月浙江海寧麗晶能源公司污染環境引發群眾抗議事件;2011年12月福建海門華電項目污染引發群眾堵路事件;2012年4月天津PC項目污染引發群眾“集體散步”事件,然后是2012年7月初的什邡事件和7月底的啟東事件。

  分析這些事件可以發現,因環境污染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相較于其他群體性事件,人數眾多,聲勢浩大,政府的應對和控制能力薄弱。而且最終解決無一例外都是以當地政府迅速宣布停建污染項目,事件才得以平息,這樣的演變模式可能會“鼓勵”今后更多的此類群體性事件。

  這些事件應該引起我們的許多思考:相關項目的污染到底有多嚴重?地方政府是否存在重經濟輕環保的傾向?這些項目當初的環境影響評估是否完善?政府的決策是否公開透明?與其事后維穩,為何不事先讓公眾充分參與?公眾的群體行為是否全都理性、合法?為何群體性事件總是夾雜著“打砸搶”行為?政府對突發事態應如何應對?“一鬧就!笔欠駮M一步喪失政府公信力?

  讓我們解剖什邡事件和啟東事件這兩只麻雀,從中尋找一些答案。

  什邡事件

  2012年6月29日,四川什邡市宏達鉬銅多金屬資源深加工綜合利用項目舉行開工典禮。這個項目是當地最大的民營企業宏達集團籌建的,主要是利用公司在西藏開發生產的礦石原料,拉到內地進行加工提成。項目投產后,將年產鉬4萬噸、陰極銅40萬噸、硫酸180萬噸,每年伴生回收黃金10噸、白銀500噸,年銷售收入預計達500億元,利稅超過40億元,解決當地約3000人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超過400億元,提供輔助就業機會近1.5萬個。因此,宏達鉬銅項目成為了四川省特色優勢產業重大項目和四川省“十二五發展規劃”重點項目,也是什邡歷史上首個百億級投資項目。

  2012年3月29日,宏達鉬銅環評報告,獲得國家環保部批復。4月27日,有網友便在QQ空間發表《什邡,不久的將來或是全球最大的癌癥縣》,矛頭直指這個項目的環境污染問題。此后,鉬銅項目污染成為QQ空間、一些QQ群、天涯社區、凱迪社區的關注熱點,進而也成為微博熱點。隨著在網絡上的不斷升溫,當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個項目的污染問題。很多人擔心,這個冶煉廠將造成嚴重污染,危及該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

  6月30日上午,部分群眾在市委附近聚集抗議。7月1日,有許多中學生到市委請愿,家長也來了。學生們拉著橫幅在街上游行,上面寫著“我們可以犧牲,我們是90后”“還我新什邡”“宏達鉬銅廠,滾出什邡”等標語口號。7月1日晚,在什邡市委和附近廣場聚集的群眾已經相當多,經當地干部宣傳疏導,夜深人群才逐漸散去。

  7月2日上午,什邡市民在宏達廣場附近越聚越多,表達抗議。中午,什邡市發布通告:“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責成企業從即日起停止施工!薄跋M蠹艺_認識、理性對待鉬銅項目建設!钡奂巳翰粌H沒有散去,反而不斷增加,下午雖下起了雨,人還是越聚越多。17時許,開始出現打砸事件,一輛警方廣播車被砸毀推翻。官方調動綿陽、德陽、成都大批特警來到什邡。警察們一手拿著盾牌、一手拿著警棍與市民展開拉鋸式的推搡。

  晚21時30分左右,什邡市長徐光勇、公安局長何渝相繼表示,市政府決定停止宏達鉬銅項目建設,要求群眾“迅速離開,否則后果自負”。但聚集的人群還是越來越多。22時許,警方發射催淚彈。來自德陽、綿陽、成都的特警開始驅逐廣場人群,并抓捕了一些投擲石塊、礦泉水瓶的年輕人。此后,人群逐漸散去。

  7月3日上午9時許,什邡市公安局發布《關于嚴禁非法集會、游行、示威活動的通告》,要求立即停止非法集會游行示威,“凡煽動、策劃、組織非法集會游行示威活動或打砸搶的人員,限通告之日起三日內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爭取從寬、從輕處理。對拒不投案自首者,一經查實,公安機關將依法嚴厲懲處。”

  但當天人群并未減少,還在不斷增加。據現場參加抗議的市民講:“原因主要是頭天晚上抓了很多人,而且大多是學生。”群眾要求放人,尤其是要求釋放被抓學生。11時許,突然聽到巨大的爆炸聲,一些市民受傷,被送入醫院治療。有市民在爆炸現場撿到了比煙盒稍小一些印有“強光爆震彈”標簽的彈片。

  下午,什邡官方決定:不僅停建,而且什邡不再發展這個項目。但當晚,人群依然大量聚集,還是要求釋放被抓學生。

  7月4日凌晨,什邡市新聞辦公室先后發布公告稱:公安機關對在什邡宏達廣場打砸、推翻警車的鐘某、李某、劉某等三人予以刑事拘留;對強行沖擊警戒線,向執勤民警投擲花盆、磚頭、石塊等雜物的洪某、周某、鐘某等三人予以行政拘留;其余21人經批評教育,認清所犯錯誤,具結悔過后,于7月3日晚23時已全部釋放。并對受傷群眾、民警和機關工作人員積極開展治療。

  公告后,人群逐漸散去。此后數日,仍偶有人群聚集現象,但人數逐漸減少,事件終告平息。

  公眾環境權益應如何維護

  全國政協委員王玉慶在全國政協此次專題協商會上指出,我國已進入一個環境問題敏感時期。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經濟發展快,環境污染嚴重,而群眾的環境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依法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愿望日益強烈,兩者矛盾不斷累積。再加上政府處理這些問題不論從制度上、認識上和應對實踐上,都準備不足,難以適應形勢需要。

  從認識上來說,有些地方政府長期以來重經濟、輕環保,為體現政績招商引資往往降低環保門檻,在環境問題上自覺不自覺地站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成為企業的代言人。很多污染問題直接影響群眾健康,突破了人民群眾的心理底線,而有的領導同志沒有堅持以人為本,忽視民意,對群眾依法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強烈愿望,認識嚴重不足。

  從什邡事件來看,4月底就有網民開始關注鉬銅項目,什邡官方卻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其后三個月面對網絡上洶涌的民意,官方仍然沒有做多少情緒疏導、信息溝通的工作,直到發生了嚴重的群體性事件,也應對失當。7月2日晚發射完催淚彈后,立即讓大批警察沖過去,結果警察也受不了催淚瓦斯的強烈刺激,不得不又急忙退回來。7月3日晚又使用強光震爆彈,是否確有必要,使用方法是否正確,沒有看到進一步的分析。事件發生前思想準備嚴重不足,發生后在處置上又很不得當,以至于兩三天內人群越聚越多,事態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

  什邡事件也反映出當地政府公信力的缺乏,與群眾的有效溝通不夠。除了在環評環節,在項目立項及審批后,一直到開工建設,在環境問題上都缺乏與當地群眾的及時溝通。

  對于環評環節,環境問題專家馬軍認為,問題的核心并不是在審批時去考量什么,而是整個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現在需要作出重大的調整。現在的環評很多時候是走過場,缺乏信息的公開、公眾的參與,很容易受到壓力和誘惑,環評的科學性以及整個環評的質量會受到挑戰。

  現在最核心的問題,是要將環評的過程進行根本的調整,能夠與國際接軌,讓它變成一個利益各方充分參與的過程,用民主的選擇去保證科學的決策。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環評的質量就難以保證。因為環評的全過程通常是“暗箱操作”,這樣自然無法取信于民,民眾不愿相信政府,對街頭小道消息卻是說什么信什么,即使夸大其詞也深信不疑。

  這些項目帶來的環境影響本來應該是企業的事,而有些地方政府卻喜歡大包大攬。一旦出現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又不敢擔當,為平息矛盾匆匆表態停建或取消項目,既造成惡劣影響,再次嚴重殺傷政府公信力,又對承攬項目的企業極不負責,也失信于企業。

  啟東事件

  2012年7月28日8時許,由于擔心日本王子紙業集團準備在當地修建的污水排海設施會對民眾生活產生嚴重影響,數萬名啟東市民在市政府門前廣場及附近道路集結示威,散發《告全市人民書》,沖進市政府大樓,對許多辦公場所進行了“抄家”式搜索,并發生了程度不同的打砸。

  9時,超過1000名武警抵達現場,但只是維持現場秩序,并未采取強制驅散等措施。在民眾示威過程中,出現了民眾掀翻汽車、搗毀市政府辦公電腦等暴力行為,而警方保持了相當程度的克制。至少有兩名警察在該事件中被憤怒的民眾拖進人群,毆打至出血。

  在沖突過程中,啟東市市委書記孫建華遭到民眾扒光上衣,市長徐峰被強行套上印有“抵制王子造紙”字樣的宣傳衣,但啟東市領導并未下令警方采取進一步強制措施,未因此激化矛盾。

  上午10時30分,江蘇省南通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授權發布:南通市人民政府決定,永遠取消有關王子制紙排海工程項目。

  中午過后,警方的處理態度開始有一定的變化,開始抓捕一些過激分子,在此過程中,有少量民眾受傷。

  當天下午16時30分左右,沖進政府大院的上千民眾全部撤出,之后,當地警方封鎖周邊道路,抗議活動基本平息。

  啟東事件中,官方表現出了極大的克制,事后得到了廣泛稱許。雖然市委書記被扒掉上衣,市長被強套宣傳衣,但事態并沒有因此激化,也沒有采用催淚彈、震爆彈等強行驅散人群的措施。這一群體性事件雖然一度聲勢浩大,但當天就基本上平息下去。《錢江晚報》稱之為“理性的雙贏”,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它不僅令人欣慰在啟東公民以理性的方式贏得了保護生存環境的訴求,也欣慰在當地政府以理性的姿態順應民意知錯即改,更欣慰旁觀此次事件的人們以理性的思維評判。有網友說,人群散了,但官員羞澀的微笑永遠留在了人民心中。”

  此事的原委是:號稱世界第四、亞洲第一的日本“王子制紙”企業在南通開發區建設工程項目,南通市政府為了解決王子制紙集團(南通)有限公司日產15萬噸廢水排放問題,制訂并開工建設了“南通市達標尾水排海工程”。該工程耗資12.5億人民幣,管道全長為110公里,管徑1.6米,將南通、海門、啟東沿線所有污水處理后,統一排放,設計能力是每天60萬噸,后來降低到每天15萬噸。

  根據《中國環境觀察》報告,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承載著數百家化工、印染企業,每天24小時不停地向長江噴吐著經過簡單處理的紅褐色污水,日排放量達到10萬噸甚至更多。在其排污口形成巨大的紅色污染帶,漂浮著當地環保官員所謂的“被電死”的魚。當初南通很希望王子項目落戶當地,但因為南通的企業已經造成了長江巨大的污染,為了獲得商務部和環?偩值膶徟,他們配套了一個環保項目,準備將污水不排入長江而排入大海,這就是“南通市達標尾水排海工程”。

  而這一工程遭到啟東漁民的強烈反對。啟東呂四漁港是世界第九、全國四大漁港之一,每年盛產大黃魚、小黃魚、鯧魚、帶魚、鰳魚、鯔魚等優質經濟魚類共2億斤,小黃魚年產量占全國總量的一半。漁港是省級二類口岸、國家一級群眾漁港,漁港水產品批發市場是國家首批重點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如果排海管道建成,每天向啟東沿海排放15萬噸化工污水,民眾擔心將對呂四漁港造成毀滅性打擊,而廣大漁民也將丟掉飯碗,經濟損失和環境災難的陰影籠罩在他們心頭。在反對污水排海的問題上,啟東官方與民間立場其實是一致的。“你南通的企業,憑啥把污水排到我啟東的漁港?”甚至連處置此次事件的一些警察私下也有這樣的疑問。

  民生重大決策應建立健全社會風險評估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張來斌在全國政協有關專題協商會上指出,類似四川什邡、江蘇啟東這類因環保問題引發的大規模群體事件,說明事關民生的重大政策決策風險越來越大,在盡可能推薦政策決策科學化的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已迫在眉睫。

  評估指標包括:一,政策制定過程的程序正當性、透明性與規范性。二,政策出臺涉及的相關群體及利益調整幅度。三,與民生的關聯度。四,應急機制與決策風險分散機制是否健全。五,可能引發的關聯影響和不利影響。

  王玉慶委員也指出,環境污染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原因,也包括缺乏適宜的社會組織了解和代表民意。自然之友副秘書長常成指出,在啟東事件中,顯然需要“啟東漁民協會”這樣的民間組織事先參與到修建排海管道的項目決策中來,沒有代表漁民利益的群體的同意,這一項目不應貿然通過環評。但因為中國社會目前組織化不強,政府在決策時往往找不到能充分代表相關利益各方的談判對象,這也成為決策難以科學化的一大原因。

  在政府決策難以充分平衡各方利益的情況下,相關利益的群眾就容易被激化矛盾。而一旦群體性事件發生后,政府就迅速推倒原定政策或方案,也容易讓人產生當初決策草率或只要發生群體性事件就可以扭轉政策的取向,從而也不排除可能形成非民主的“多數人的暴政”。

  張來斌指出,目前的重大民生決策都是行政主導,這就將決策風險全部集中到了政府。建議將決策風險在體制內外加以分散:一是將一些重大民生政策交由立法機關討論、決策并上升為法律法規,讓立法機關承擔決策風險。二是尊重并明確是否采納了專家或專家團隊的意見,讓專家或專家團隊承擔相應責任。三是建立真正的決策咨詢制度,讓咨詢機構及其成員幫助分擔決策風險,等等。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鯀禹治水,堵不如疏。保護好環境,社會才能穩定,而穩定的社會則更有利于保護環境!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