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樹產業發展正進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必須用建設生態文明的新理念統領桉樹事業發展,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者兼顧。要注重提高森林質量與綜合效益,利用現代先進技術,加快推進桉樹產業轉型升級!边@是參加全國桉樹論壇暨中澳合作東門項目30周年成就展示會的專家學者的共識。
11月15日-17日,全國桉樹論壇暨中澳合作東門項目30周年成就展示會在南寧召開。會議由中國林學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主辦,中國林學會桉樹專業委員會、廣西林學會、廣西區林業科學研究院、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承辦。原林業部副部長、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主席劉于鶴等出席會議。
會議對中澳合作東門項目的成果進行了充分的總結與展示。1982年,我國和澳大利亞在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共同實施“中國-澳大利亞政府技術合作計劃東門桉樹示范林項目”。中澳兩國專家勇于奉獻、通力合作,開展桉樹科研攻關,經過30年的努力,東門林場建成了亞洲最大的桉樹基因庫和我國最大的桉樹良種生產基地,東門項目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桉樹經營的技術經驗和桉樹的遺傳材料,還培養出一批桉樹科技、管理人才,
東門項目促進了我國華南的桉樹速生豐產栽培區的建立,對大幅度提高我國桉樹人工林產量以及大量增加我國紙漿材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東門項目成為中澳和世界林業國際合作的成功典范。
會議對中國綠化基金會—祁述雄桉樹基金進行了首次頒獎,6位為中國桉樹研究、桉樹產業發展等綠化公益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優秀人物獲得這項獎勵。他們是理查德.佩格、史蒂芬·米奇里、歐陽權、韋炬、潘家杰、胡天宇。祁述雄是我國大面積引種發展桉樹的開拓者,已從事桉樹生產、科研工作近60年,是現代桉樹事業的先行者。
這次論壇的主題為“注重生態經營,提高林分質量,促進產業升級”。來自國內外的40多位專家分別就桉樹遺傳育種,桉樹科學經營管理,桉樹可持續經營及產品、市場開發等各個層面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研討。在全體桉樹專業委員會會員的不斷努力下,一年一次的全國桉樹論壇已經成為我國林業界有影響的重要學術品牌,吸引和凝聚了一大批從事桉樹科研與產業的精英,桉樹論壇對推動桉樹科研與技術推廣、促進桉樹產業化進程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