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江蘇省第三屆國際產學研合作論壇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在南京召開,來自英、法、德、芬蘭、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的科學家們,給江蘇企業帶來“高新科技匯”,涉及吃穿住用,方方面面。
每年秋收、農忙季節,南京總會因為周邊城市的秸稈燃燒而出現令人難以忍受的“煙霾天”,而來自芬蘭的利伯利亞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帶來了處理包括秸稈、蔗渣、蘆葦等農業剩余物質的全套利用技術。
該公司的技術人員介紹,利用農作物秸稈、蔗渣、竹子、蘆葦等非木非糧的生物質材料,不僅可能精煉出生物柴油,而且根據其不同的纖維質不同的處理技術,還能把它們變成紙漿、葡萄糖等多種多樣的產品。
據了解,目前這些新產品的研發已經投入了2000多萬歐元,形成了100多項專利,目前這些全套技術正在中國市場進行推廣,秸稈經過處理后能“72變”,如果這些技術推廣順利的話,秸稈再也不會一燒了之,造成惱人的煙霾天,反倒會成為搶手的資源,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