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橋橫跨東江南北,橋下的東江干流沿北面流經中堂,橋洞中數十年如一日往來穿梭的運沙船,與江南大橋一同見證了中堂造紙業的光榮與夢想。
正是蜿蜒流經全鎮的東江干支流,孕育了中堂造紙這艘產業巨艦,在工業發展相對滯后的水鄉片,這顆明星則顯得格外耀眼。從始建于1958年的東莞糖廠造紙廠,到1976年首家村辦造紙企業潢涌造紙一廠,再到1994年唯一一家全外資企業東莞理文造紙廠,造紙業的發展與蛻變承載了中堂人的工業化之夢,也使其成為中堂鎮的一張名片。
華南理工大學資源科學與造紙工程學院院長何北海曾說:“廣東造紙希望在東莞,東莞造紙希望在中堂! 那么,在水鄉一體化背景下,這艘產業巨艦將駛向何方?《東莞市統籌水鄉地區發展實施方案》勾勒出的美好藍圖,已讓中堂造紙觸摸到新的憧憬與希望。
集體企業引領行業起步
上世紀60年代,方興未艾的制磚業是中堂工業化發展的主旋律,而作為中堂乃至東莞造紙業的起點,于1958年成立的東莞糖廠造紙廠雖未能帶動造紙業的全面興起,卻成為了中堂造紙業勃興不可或缺的前奏。
“當年糖廠確定利用糖渣造紙的項目后,5月18日從新塘農場調入下放干部55人,10日后,于28日派往廣州紙廠學習。”據東莞糖廠造紙廠記載,他們先用菜刀剁爛蔗渣,后以石磨作打漿機,再用木框篩網人工抄紙代替抄紙機。經過一百多天的努力,終于在當年12月下旬試制出東莞糖廠第一張以蔗渣為原料的土紙!罢钱斈陽|糖造紙廠打下的技術底子,為造紙業在中堂的全面興起奠定了基礎!敝刑面偨洕Q易辦公室主任袁慶超感嘆道。
與其他鎮街“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招商引資不同,中堂造紙業的興起并未過多借助外資的力量!暗1994年,中堂才引進了唯一一家全外資企業——東莞理文造紙廠,但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中堂造紙企業一直都是以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主,沒有太多地引入外資。”袁慶超說,在中堂造紙業起步的階段,潢涌村開始嶄露頭角,并走上一條不同于東莞諸多鎮村發展模式的獨特道路,也對其后中堂造紙業的發展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據介紹,潢涌村在改革開放之后也想以招商引資的方式發展集體經濟,但都因投資環境差,處于路尾、電尾和水尾之地,使許多外商視察后再不回頭。招商不成自己創,黨支部下定決心自求發展。繼1976年首家村辦造紙企業潢涌造紙一廠落成之后,當時全村最大規模的潢涌造紙二廠也在一種極為艱難的環境中建成投產。時任造紙二廠廠長的黎燦輝回憶:“那時候(1987年),除了建廠資金不缺外,無論是造紙技術還是管理能力都比較薄弱,為此首先專門請來莞城造紙廠的技術人員對村內造紙人員進行培訓,然后還派出村內學歷較高的青年到華南理工大學的造紙專業脫產培訓!钡1990年,中堂已有6家造紙廠,年產量10萬噸。
2001年,潢涌造紙二廠成功改制成潢涌銀洲紙業有限公司。隨后,金洲紙業有限公司、建暉紙業有限公司、建樺造紙有限公司相繼建成投產。而這四家大型紙企在發展過程中資金、管理人才、技術力量的積累和外溢,不斷為中堂造紙注入新的產業力量。
東莞市有利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滿賢的經歷頗具代表性。1987年,剛剛高中畢業的黎滿賢進入潢涌造紙二廠做學徒,對于當年中堂造紙業的狀況,黎滿賢仍歷歷在目。“當年市場競爭不大,紙廠大多是用小紙機,廠里也只有一兩百人。但后來很多廠做大之后,把中堂造紙業的發展帶動了起來!2000年,黎滿賢離開造紙二廠,創辦了有利紙業,開創了新的事業。
從齊頭并進到一枝獨秀
在袁慶超看來,造紙業能夠在中堂得到蓬勃發展,除了東江干支流豐富的水源,還有賴于兩個獨特的優勢!耙皇菛|糖造紙廠留下的技術底子;二是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水泥業衰敗之后大量涌入造紙業的資金!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堂水泥業與造紙齊頭并進,同為全鎮支柱產業。那時候,中堂水泥企業達到26家,水泥年產量達250萬噸,年產值逾8億元。一個水泥廠一天利潤高達10余萬元。但1995年開始的宏觀調控,卻使水泥跌破成本,水泥業一蹶不振。
“大量資金從水泥業抽出,自然就投入了另一支柱產業造紙業。”袁慶超說。同時,紙制品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據同力紙業董事長袁順德回憶,從1993年開始,同力造紙廠就迅速發展,日產量達10多噸,年產量達4000多噸!肮S都沒有庫存的概念,最旺的那幾年,都要客戶先給錢再造紙。”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東莞電子、服裝等行業大量外資的進入,也為中堂造紙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土壤。“大量產品需要出口,衍生了對包裝用紙的需求,趁著這個機遇,中堂造紙業在1995年后進入了高速發展期。”金洲紙業一位負責人對記者稱。
一枝獨秀的格局形成后,造紙業也成為了中堂人參與度最高的產業。袁慶超透露,目前中堂鎮7.2萬本地人口中,從事造紙及相關產業的超過2萬人。
隨著大量資金和就業人口涌入造紙業,中堂造紙產業鏈不斷延伸,現已逐步形成以箱包機制紙等再生紙品為主,瓦楞紙板、紙箱、紙袋等下游加工產業鏈配套,并帶動廢紙回收貿易、造紙化工、機械零配件等行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原料供應——生產——銷售一條龍服務體系,并帶動房地產、倉儲、物流、商貿、服務等第三產業的發展!爱a品方面,目前形成了以工業用紙、包裝用紙為主,特種紙、生活用紙為輔的格局!痹瑧c超透露。
2011年,中堂鎮已有造紙企業28家,造紙生產線104條、多層高速紙板生產線24條,產值達105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6%。整個珠三角紙制品年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東莞占了三分之二的體量,而中堂則占了東莞紙制品市場超過40%的份額。
除面積僅為0.8平方千米的江南社區外,中堂全境皆位于東江北干流南岸,而中堂大部分造紙企業也正是沿東江南岸及支流而建。袁慶超說,除潢涌村以外,近年來吳家涌、槎滘等地的造紙業也已逐漸形成氣候。
差異化發展打造紙品強鎮
自2000年以來,中堂造紙業步入調整期,新增廠家不多,但規模迅速擴大!盀樘岣呶廴痉乐文芰凸澞芙岛乃,各大紙企都加大了技術改造的投入,很多企業用于環保方面的投入甚至占到企業總投入的三成!痹瑧c超介紹,目前中堂紙業已基本完成原料和排污的升級,從排污方面看,鎮內一批有實力的造紙廠所生產的廢水80%到90%能夠做到馬上回收利用,并對造紙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進行即時處理。
另一方面,以廢紙為原料的再生紙生產,也能夠大幅降低能耗。以潢涌為例,據專家估算,每造1噸紙需要4立方米的木材,約3棵樹,而回收一噸廢紙,能夠生產0.8噸再生紙,潢涌造紙近90%的后料采用再生紙!鞍200萬噸的年產能計算,相當于每年使約675萬棵樹免遭砍伐!苯鹬藜垬I一位負責人不無驕傲地說。
“全面統籌規劃好內河涌清淤、河道污染源治理、面源清理等工作,同時對上游污染源治理方面強化監管措施,為水鄉的環境提升共同努力,做到多管齊下,同步實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敝刑面傸h委書記袁東平的話語鏗鏘有力。
袁慶超認為,《東莞市統籌水鄉地區發展實施方案》的發布對于目前的中堂造紙業恰是一次契機。據了解,中堂鎮明確了在水鄉地區統籌發展中的初步定位:發揮紙品專業鎮優勢,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綠色經濟,優化工業發展,立足水鄉特色文化,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建設富有水鄉特色的現代濱江新城。
袁東平也表示,中堂將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繼續以打造綠色紙品強鎮為目標,配套發展紙品批發市場,完善上下游產業鏈,推動產業升級,發展綠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