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鶴慶傳統棉紙工藝傳承專業合作社成立
 
http://www.hnckzkzs.com  2012-09-13 互聯網

  近日,鶴慶縣龍珠傳統棉紙工藝傳承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這是鶴慶縣首家傳統棉紙工藝傳承專業合作社,同時也標志著鶴慶縣在探索傳統手工棉紙產業發展模式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鶴慶白族手工造紙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唐樊綽《蠻書》中就有記載,鶴慶產的白綿紙薄如蟬翼、韌似錦綾、紙質細膩厚薄均勻,防蟲、防水性高,是書寫刊刻、裱褙、包裝和民俗用品的理想材料。據考證,在大理發現的佛教經書如《護國司南抄》、《大通方廣經》、《佛名寶懺》,其它如《滇系》、《滇志》、光緒年間《鶴慶州志》等均用鶴慶白綿紙刊印。民國羅養儒在其著作《云南掌故》中記載:清末,鶴慶是云南最大的白綿紙產地。在元代至正年間(公元1341至1368年),造紙作坊已遍及鶴慶全境,年產白綿紙2000余馱,竹麻紙3000余馱。到民國年間已有李、劉、張、高四家造紙大戶,紙槽十二槽,著名的紙號有“恒興昌”、“茂興昌”、“寶興昌”、“聯興昌”等,基本壟斷了鶴慶紙市,產品通過鶴慶商幫的馬幫,沿著茶馬古道流向藏區、東南亞各國和香港。

  鶴慶縣松桂鎮龍珠村和六合鄉靈地村造紙術迄今還有部分作坊保留著800余年來的傳統操作工藝。

  近幾年來,由于普洱茶文化的興起,客觀上又給作為茶葉包裝紙的鶴慶手工綿紙帶來了勃勃生機。據可靠統計,龍珠村和靈地村現有棉紙生產作坊13個,從業人員150余人,基本上是當地的農民,年產值約600萬元。這對于相對還不太富裕的農村來說,盡管原料成本、勞動力成本都較高,但還是一條解決農村富余勞力出路、增加農民收入的路子。龍珠傳統棉紙工藝傳承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秦炳全家的作坊有8名長期用工,都是當地農民。據秦炳全介紹,他家的作坊2011年產值約60萬元,工人月工資高的到3、4千元,低的也有2000多元。

  由于現代工業的發展,紙的類型和品種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細化,傳統手工造紙發展的空間到了非常狹小的境地,白綿紙盡管質量上乘但也僅僅在捆鈔、食品包裝等少量領域使用,這項傳統手工藝已走入瀕危的境地。加上多年來,各造紙作坊生產經營都單打獨斗,市場競爭力弱,生產經營受市場變化的影響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艱難,經營風險高,生產者的生產效益難以保障,使得手工造紙業日漸衰落。

  曾經的輝煌已經不再。為了保護手工棉紙生產工藝這一文化遺產,讓傳承千年的手工藝流傳下去,推進傳統棉紙生產工藝傳承,推進生產經營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提高傳統手工棉紙生產經營戶的市場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鶴慶縣松桂鎮龍珠村和六合鄉靈地村的6戶手工棉紙產家聯合,組建了龍珠傳統棉紙工藝傳承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將對傳承傳統棉紙生產工藝、激活當地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發揮積極的作用,推動鶴慶棉紙走向市場、創建品牌、發展壯大。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