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水質污染觸目驚心 水質監測任重道遠
 
http://www.hnckzkzs.com  2012-09-07 前瞻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在取得重大發展的同時,卻付出了資源過度開發浪費、環境嚴重污染的沉重代價,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一年也難見幾回。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和全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已經上升為基本國策,國家每年需投入巨資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當前許多河流、江流、湖泊、海洋等的水質已經變黑變臭,甚至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已不能直接飲用或直接用以工農業生產。要全面治理水污染和利用水資源,水質監測成為不可或缺的環節。

  拯救水質污染

  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城市數量與規模的迅速增加與擴張,城市生活污水問題日益嚴重。從我國污水排放結構來看,居民污水排放量在1999年首次超過工業污水排放量,之后的十多年間,居民污水在我國城市污水排放中一直處于首要地位,且比重逐年增加。

  從2006-2010年我國居民和工業污水排放數據來看,2006年,全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296.6億噸,工業污水排放量240.2億噸;2010年,全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379.8億噸,工業污水排放量為237.5億噸。

  國民工業體系中,污水廢水排放嚴重的行業包括石油、礦山開采、電力行業、鋼鐵行業、化工行業、紡織行業、電鍍行業、造紙行業、制藥行業以及禽畜養殖業等,因此相關的企業對水質監測的需求較高。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煤炭開采業和洗選業廢水排放量104765萬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廢水排放總量11555萬噸,電力行業廢水排放量為129624萬噸,化工行業排放的廢水總量在30億噸以上,此外,造紙、紡織、鋼鐵、電鍍、制藥等行業均為廢水排放大戶。

  分析顯示,2011年,全國地表水總體為輕度污染,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仍然較突出,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內陸諸河十大水系監測的469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61.0%、25.3%和13.7%,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總磷,其中又以海河、淮河、松花江和遼河等地表水污染較其他水系污染嚴重。同時,在2011年監測的26個國控重點湖泊(水庫)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湖泊(水庫)比例分別為42.3%、50.0%和7.7%,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和化學需氧量。

  環境保護已經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目前我國已將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狠抓環境質量,作為環境保護細分領域的水質監測行業,也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水質監測的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為客觀的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的狀況,除上述監測項目外,有時需進行流速和流量的測定。

  目前,水質監測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通過水質監測,人們可以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水質現狀及發展趨勢,為水體質量管理、污染源控制、水質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水質監測的發展,直接關系著我國各個流域、自來水生產和供應行業、污水排放行業,如上游的原材料制造商、下游則是各類型客戶,包括環保部門、水利部門、供排水公司、各污染源企業、水質監測運營服務商等,直接受益的則是水質監測設備制造如水質分析儀器設備、監測儀器設備、數據信息處理平臺等的制造商和水質監測服務商。

  我國水質監測行業起步較晚,在步入21世紀之前,我國的水質監測分析設備基本是從國外進口,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不斷引進、吸收新的技術,國產設備如采樣器、電導率計、PH計、溶氧分析儀等已能基本實現自給。

  隨著我國水質監測設備生產行業不斷發展,水質監測設備生產企業數量迅速增長,部分具備自主研發實力的企業發展壯大起來,成為與國外知名品牌如美國哈希、德國E+H公司等相抗衡的儀器生產企業。根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統計數據,2004年,我國水質在線監測設備生產企業有30家,2009年增加到100家,增幅達到233%,2011年已增加至120家。

  水質監測運營服務是指環保行政管理部門、水利部門、污染源企業等委托從事水質監測技術服務和維護、運營管理等,具體服務包括確定監測對象、調查與收集數據、制定監測方案、檢測點布置、樣品采集、水質分析、數據處理、綜合評價、水質監測設備、數據信息平臺的維護與管理等幾部分內容。

  業內人士預計,到2013年,我國環境水質在線監測系統行業的總體市場規模達32.96億元,2010年至2013年行業平均增速將達26.19%。

  技術與人才雙缺失

  由于我國的水質監測行業起步較晚,雖然市場需求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發展很快,但仍存在產品單一、趨同化嚴重、質量難以持續穩定的狀況。

  僅從其設備來看,目前我國水質監測儀器儀表行業仍存在技術水平低,開發能力弱的問題,主要表現:產品可靠性、穩定性的問題較突出;行業科技基礎薄弱,自主開發創新能力較差,高檔產品幾乎被國外產品占領,特別是大型精密儀器、成套項目中的核心控制系統及技術進口依賴性較嚴重。

  具體來看,我國水質監測設備在發展歷程中仍存在著產品集中度過低,企業規模偏小、產品品種單一,技術含量低、缺乏產業規制、資金緊缺,限制了發展等問題。

  此外,運營公司對水質監測的運營維護與管理技術未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多業務集中于檢測設備制造方面,在水質監測服務方面仍未取得較好的發展局面,這也使得整個行業水質監測水平無法提升。

  水質監測設備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涉及多個專業技術領域,需要企業具備雄厚的技術儲備和經驗積累。水質監測產品及系統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和研發及技術人才來推動行業的發展,而這恰恰又是我國水質監測行業最致命的不足。

  水質監測行業涉及到多個專業領域,包括電子、軟件、機械、生物等多個專業,我國在這些專業領域缺乏具備高技術的人才,特別是軟件、生物專業方面,人才較缺乏,經驗積累不足,因此致使水質監測及分析等產品研發的技術基礎薄弱,同時監測技術水平低下,阻礙了整個行業的有利發展。

  與人才缺乏同樣嚴重的,還包括研發的投入不足。目前我國高質量的監測分析儀器大部分從國外引進,國產儀器占有的市場份額較小。我國大型企業的研發費用僅占企業銷售總額的1%左右,研發投入力度太小極大地阻礙了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

  業內人士認為,要推動我國水質監測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通過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部門的合作,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豐富產品種類,使產品功能多樣化,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同時,國家應根據未來環境管理發展的需要,加強技術引導,加大對關鍵技術的投入力度,提高并加快系統的國產化率,引導企業的技術走向。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