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農村衛生狀況以及小學生衛生行為習慣,從而為正確開展小學生衛生知識宣教提供科學依據,《第一財經日報(微博)》日前聯合廣東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關于農村兒童衛生習慣的實地調查。
調查以粵北地區的農村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結果顯示:農村地區中小學生的衛生習慣有待提高,應加強學生衛生知識和健康教育的宣傳,農村地區中小學的衛生條件也亟待改善。
用紙衛生影響兒童健康
本次調研發現,在農村中小學中,學生最常使用的衛生用品主要是紙巾、牙刷、牙膏以及洗發水、沐浴露等,而肥皂、香皂、洗手液等使用相對較少。
其中,生活用紙使用情況不容樂觀。生活用紙的使用以卷筒衛生紙與抽取式衛生紙為主,但仍有部分學生如廁完后使用皺紋衛生紙或是報紙、作業紙等。80%以上的學生在學校很少或不使用卷筒衛生紙或者餐巾紙。
學生平時使用的日常用品,如紙巾、牙刷、牙膏、漱口杯、洗發水、沐浴露、毛巾等衛生用品一般不是學校統一配置,而是由學生自帶,質量難以保證。調研中一所小學大部分學生日常擦汗、上廁所用自帶小包衛生紙和卷筒衛生紙;而另一所小學的學生日常吃、喝、用的衛生習慣比較差,大部分學生用衣服和手擦汗,只有個別女同學帶衛生紙,上廁所大部分學生用作業紙,個別用衛生紙。
調研報告顯示,盡管近年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在不斷加快,城鎮總人口已經占到了總人口的49.7%,可城鄉區域間衛生資源配置不平衡,農村貧困地區衛生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仍是制約我國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的最大障礙。
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玉蘭對本報表示,由于城鄉經濟水平差距的問題,在生活用紙的消費方面,城市和農村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城市的生活用紙使用普及率和市場滲透率都更高,而農村相對來說,使用普及率和產品的檔次都要差得多。
張玉蘭認為,生活用紙的普及程度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高低有很大關系。“生活水平很低,怎么會想到用紙巾?一定是在經濟和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各種生活用紙的普及率才會提高。”
除了生活用紙狀況堪憂以外,農村小學在食堂、宿舍、飲用水、廁所等方面的衛生安全狀況方面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比如,學校食堂的條件普遍比較簡陋、房屋破舊、墻皮脫落、冷熱不分、生熟混雜,并且大多數的食堂沒有基本消毒的設備以及防鼠、防塵、防蠅等設施。此外,食堂的衛生管理體制很不健全或沒有,嚴重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在飲水方面,目前仍有不少農村學校飲水主要是天然山澗水、井水、河水、山塘泉水、池塘水等,缺乏必要的凈化措施,即使有些地區有自來水,但設施簡陋;此外,宿舍的基本設施配備不足,衛生安全狀況較差;沒有專職的衛生安全管理人員,宿舍的后勤工作沒有保障。
呼吁“愛永不停紙”
針對農村地區兒童用紙衛生狀況的問題,調研報告提出了許多建議。調研報告指出,家長、學校、政府、企業應共同協作,為孩子們的健康作出努力。
首先,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所以家長需要以身作則,及時教育、督促、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學校應建立公共衛生管理制度,落實各項衛生管理措施,按照教育部門的相關要求,對不合格的學校衛生設施進行整改。應按照教育部相關規定,按每600人師生配備1名專兼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落實學校衛生管理和學生的預防保健工作,并分階段對學生進行健康檢查,如對齲齒、近視的篩查等;加強食堂衛生監管,目前許多學校食堂均采用的承包制度,使得非營利性的學校食堂成為了以盈利為目的,衛生狀況降低。對此,建議可采取承包者經營、學校統一監管的模式,確保學生飲食安全。此外,學校還應采取多種多樣的健康教育形式,加大在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設置專人督導健康教育的進程和效果。
政府應不斷加大對農村衛生設施的投資和建設,完善學生集體食堂的硬件設施,改善飲水、廁所狀況;應全面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擴大農村學生教育的投入,逐漸縮小與城市小學的差距。同時,要提高農村居民的整體健康衛生意識,加大對其自我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
調研報告還指出,各個企業也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發展離不開社會,要加強對公益項目的投入,如在偏遠農村山區小學建立愛心水窖、愛心公廁,組織員工定期對偏遠農村兒童進行探訪,不但能夠增加員工的凝聚力,增強員工的幸福感,并能夠讓人們親身感受農村兒童所處的生活困境,喚醒公眾的愛心;谡{研報告的結果,本報與APP(中國)將向海南洋浦第一小學(試點)進行生活用紙捐贈。
這場名為“愛·永不停紙”的活動也旨在喚起大家,尤其是生活在二三線城市及鄉村地區的人們對用紙衛生的重視,以期改善大家的用紙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