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沈陽經濟區8城市人大常委會依法推進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協調行動主任會議在鐵嶺市召開。記者從會議上獲悉,通過對遼河8個干流斷面和36個支流入匯口斷面連續監測顯示,遼河水質多數時段達到四類水質標準,一些時段可以達到三類水質標準。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8城市連續5年攜手推進遼河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2008年初,遼寧省政府提出遼河治理“三年干流消滅劣五類,五年實現城市段景觀化”目標,舉全省之力集中治理遼河,確保遼河率先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同年,由沈陽市人大常委會發起、沈陽經濟區各市人大常委會共同參與的“協調行動”正式啟動。
“協調行動”開展以來,8城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行使立法權、決定權、監督權,利用執法檢查、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視察、專題調研等法定形式,依法推進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5年間,6項省級水污染治理法律法規制定出臺,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等市也相繼制定地方性法規,為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深入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截污、建廠、恢復生態功能,8城市同心協力治理母親河。遼寧省417家造紙企業全部停產治理,294家徹底關閉,占全省工業污染總量40%的污染問題由此解決,而現存的造紙企業陸續升級改造,進入園區規范發展;新建的99座污水處理廠沿遼河流域拉開布局,新增日處理能力315萬噸,是過去12年總和的兩倍;干流16座生態蓄水工程投入運行,遼河河道水量比治理前增加了1倍;遼河保護區植被覆蓋率由13.7%提高到63%,初步形成了410平方公里的灘地“草原”。 2008年至2011年,遼寧省GDP實現了由1萬億到2.2萬億元的跨越,而同期遼河干流化學需氧量濃度卻下降了67%。
今年是遼寧省確定的遼河“率先摘帽”總攻之年。按照省里提出的“保證遼河干流及12條主要支流達到并穩定四類水質標準,其余支流不超過五類水質標準”治理目標,沈陽經濟區8城市正積極推進遼河全流域治理攻堅,打響生態建設總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