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嚴重的造紙業一度是南水北調沿線城市的生命線,但是南水北調水質也是一條重要的生命線。在兩條生命線之間的取舍過程中,山東采取法律、行政、市場等手段,不僅推動造紙企業關停并轉,破解污染難題,還再造了一個現代造紙產業新體系。
【“問渠那得清如許”報道組今天來到濟寧泗河上游紅旗閘斷面,這條河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補給地。在現場我們看到,盡管有不少工業廢水排進這條河,但河水非常清澈!
良好的水質離不開嚴格的治污措施。華金集團是當地一家大型造紙企業,也是泗河上游的廢水排放大戶。為治污,企業從源頭上改進生產工藝,購買治污設備,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清潔生產鏈條,外排廢水COD濃度降至每升50毫克,遠低于南水北調排放標準。
山東華金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刑東尚:【我們始終把環境保護當做生命工程來抓,每年把利潤的20%投入到環保,到目前我們已經投入了4.3個億,實現了廢水常年穩定達標!
據檢測,現在泗河COD常年保持在18毫克升以下。在過去,沿岸造紙企業眾多,河水一度污染嚴重。這些企業又是各個縣區的經濟命脈,要治污必須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濟寧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與應急管理科副科長孟青松:【為了南水北調的水質,我們下最大的決心,把我們14家造紙企業的草漿生產線全部關閉了!
在用行政手段強制關閉的同時,山東制定了嚴于國家標準4倍的地方排污標準,倒逼造紙企業進行優勝劣汰。10年間,全省700多家造紙企業僅剩下24家,而濟寧市僅剩下包括華金集團在內的兩家大型造紙企業。企業數量減少了,競爭力反而更強了。
濟寧市環保局污染防治與應急管理科副科長孟青松:【沒有污染了,我們這個行業反倒是發展的更快了。你像太陽紙業已經二百多萬噸的生產規模了,華金也是奔著一百萬噸的目標,所以整個行業從產值、產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污染得到徹底治理,一條清水渙渙的東線生命工程涌動起來,另一條以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為標志的現代造紙產業體系再次成為沿岸新的經濟生命線。從2002到2011年的9年間,省轄南水北調沿線22個考核斷面水質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濃度年均改善12.7%和21.2%;而沿線市縣GDP年均增長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