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孰非,難以道明電解紙相關企業的恩怨。
7月31日,江海股份發布了“未來三年(2012-2014)股東回報規劃”,包括“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一般不少于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10%”等。
但不為人知的是,影響江海股份未來盈利的“一塊陰影”是電解紙成本的高低,而這將取決于中國商務部對電解紙的反傾銷調查。
據記者了解,江海股份等國內9家主要電容器生產企業表示,不希望繼續征收電解紙的反傾銷稅。
而提出電解紙反傾銷的則是國內主要的電解紙生產企業——凱恩股份,在他們看來進口的電解紙對國內電解紙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因此必須征收反傾銷稅。
對于中國商務部來說的一道難題是:究竟該保護誰的利益,是電解紙行業,還是電容器行業?
五年恩怨
針對進口電解紙的反傾銷調查,要追溯到2006年。
2006年4月18日,凱恩股份首次提出反傾銷申訴,中國商務部隨后立案調查。
資料顯示,電解紙是電容器不可缺少的關鍵材料,我國生產電容器的材料主要使用日本進口電解紙和凱恩股份生產的電解紙。
中國商務部最終在2007年4月18日終裁認定,原產于日本的進口電解紙存在傾銷,并決定自2007年4月18日起對日本的進口電解紙征收15%-40.83%不等的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秘書長溫學禮坦言,過去5年,使用電解紙的下游電容器行業為承擔高額的22%反傾銷稅,增加了近2億元的成本。
對此,江海股份董秘王漢明告訴記者,5年公司為此累計增加了逾2000萬元的成本,“這個22%反傾銷稅都是中國企業承擔的,日本電解紙的制造商是一毛錢不需要支付的”。
2012年1月17日,電容器分會發函給凱恩股份董事長王白浪,要求在協會、凱恩股份董事會成員以及下游電容器企業代表之間共同協商有關反傾銷復審事宜!暗,凱恩股份不予理會!敝须娫獏f會一位人士說。
5年一晃而過,但是圍繞著電解紙是否繼續增收反傾銷稅的爭議卻在繼續。
在無錫出差的凱恩股份董秘田智強說,公司只是延續了2007年的申訴,“我們并不是針對電容器企業的,而是針對日本電解紙企業,不存在什么恩怨之說”。
在今年4月18日到期后,凱恩股份繼續向中國商務部提出了電解紙反傾銷的復審申訴,希望22%反傾銷稅再實施5年。
緣何越貴越買
海關總署統計,5年來,電解紙反傾銷并沒有有效遏制日本電解紙的進口量,實施前后我國電容器行業進口日本電解紙數量為:實施前,2003年為1110.7噸,2004年為1273.31噸,2005年為1633.33噸;實施后,2007年為2452.85噸,2008年為2240.97噸,2009年為1640.08噸,2010年為2375.26噸,2011年為1983.70噸。
為何不降反升?“近幾年國內電容器企業產品由以前的中低端轉向中高端,需要采用高品質的電解紙!蓖鯘h明直言,目前國內的電解紙不能滿足高端產品的需求,“我們不得不花高價錢購買日本的!
在記者拿到的一份凱恩股份今年上報給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的《電解紙反傾銷措施實施效果分析》(下稱《效果分析》)中,凱恩股份認為公司電解紙完全能夠滿足不同檔次的下游客戶需求。
但中電元協會數據顯示,過去5年,盡管進口電解紙價格比國產紙高30%-50%,加上關稅和反傾銷稅22%,實際成本很高,但企業為確保產品質量,還是選擇進口紙。
艱難的抉擇
對于過去5年的行業發展,凱恩股份也有自己的說法。
根據其《效果分析》顯示,2009年之后,凱恩股份電解紙的生產經營狀況逐步開始恢復和好轉。
根據凱恩股份的財務數據顯示,其2009年至2011年的凈利潤分別是6104.42萬元、10579.55萬元和11813.83萬元,同比增速分別是146.21%、73.31%和11.67%。
對此,王漢明告訴記者,這并非因為征收了電解紙反傾銷稅導致的,“在過去幾年,整個電容器行業發展迅速,從而帶動了凱恩股份電解紙的銷售增長!
江海股份的財務數據顯示,其2009年至2011年凈利潤分別是6317.35萬元、8604.52萬元和10448.26萬元,同比增速分別是27.83%、36.2%和21.43%。
從2012年4月18日開始,針對電解紙的反傾銷應訴將有一年的時間,值得注意的是被申訴方的日本NKK和大福制紙,都在2012年5月7日前投函至中國商務部,一致表明對本次施行期終復審不提出應訴,其理由是5年的反傾銷稅的實施并未對其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帶來任何影響,與實施反傾銷稅前相比,銷往中國的數量反而增長。
一邊是凱恩股份為代表的中國電解紙行業希望征收反傾銷稅,一邊是江海股份為代表的電容器行業希望停止征收,對于中國商務部來說,是一個難以抉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