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表紙是一種質地粗糙的紙張,其傳統制作工藝成熟于清末。在現代社會里,多用于宗教、祭祀活動的黃表紙市場正在萎縮,加之傳統的土法造紙耗時耗力,不及現代化造紙設備生產迅捷,這門老技藝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僅存于少數鄉間村落。
在土法造紙傳統歷史悠久的湖北咸豐尖山鄉,仍有一小部分紙匠固守著土法造紙這門老手藝,并以此為生。筆者曾多次造訪尖山鄉,記錄了當地造紙作坊利用土法造紙的工藝流程。據一位作坊主陳師傅介紹,土法造紙過程漫長,共需72套生產工序:泡料、煮料、洗料、曬白、打料……全套完成下來幾乎需要一年的時間,十分辛苦。過去的尖山幾乎家家戶戶都造紙,如今只剩下幾家!艾F在的年輕人多選擇外出務工,很少有人愿意學土法造紙了。”陳師傅和當地其他土法造紙傳承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希望這門手藝能夠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