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環保部、發改委、水利部、財政部四部委在京聯合發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根據規劃目標,“十二五”期間,初步確定規劃骨干工程項目5998個,估算投資3460億元。在資金投入方面,國家鼓勵各類股權與創業投資機構、地方融資平臺、大型企業集團等投資重點工程,探索環保設施融資租賃、污水處理設施資產證券化等多種融資方式參與治理。
加大造紙、印染等行業結構調整力度
據了解,“重點流域”包括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黃河中上游、太湖、巢湖、滇池、三峽庫區及其上游、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等10個流域,共涉及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254個市(州、盟)以及1578個縣(市、區、旗)。
據環保部污防司司長趙華林介紹,該規劃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城鎮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功能要求;跨省界斷面、污染嚴重的城市水體和支流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重點湖泊富營養化程度有所減輕,水功能區達標率進一步提高。
規劃區域主要排污工業行業為造紙及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飲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醫藥制造業等7個行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占規劃區域工業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78%。
趙華林表示,將加強重點流域內上市企業水污染防治環保核查,加大制漿造紙、印染、食品釀造、化工、皮革、醫藥等行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依法關停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低、小、散”企業,鼓勵有新技術、新產品的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在工業水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方面,這個規劃吸收了‘水專項’的最新研究成果,現在解決污染的技術并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找到治理效果比較好,治理成本又比較低的技術。這是‘十二五’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技術的發展方向。”趙華林在接受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
鼓勵發揮市場機制形成多元投資格局
根據規劃目標,“十二五”期間,初步確定規劃骨干工程項目5998個,估算投資3460億元。按項目類型劃分,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2698個,估算投資1907億元,工業污染防治項目1390個,估算投資425億元;飲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項目221個,估算投資83億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項目633個,估算投資55億元;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056個,估算投資990億元。
據了解,以上項目資金以地方政府投資為主,中央政府對符合投資方向的項目予以適當支持,同時落實企業治污責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確保重點工程投資到位。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計劃投資處副處長夏喜全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十一五”末國家財政在重點流域污染防治上的投資每年已達300億元,再加上其他配套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2012年中央財政投入已達到600億元。
“3460億元的總投資如果完全由中央出有困難,因此要按照事權原則,由地方政府對轄區內的水環境質量負總責,對符合中央投資方向的水污染治理項目,我們將繼續在現有渠道內繼續給予支持!卑l改委地區司環境處處長黃微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