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云南林改讓200萬農民獲益
 
http://www.hnckzkzs.com  2012-05-15 中國經濟時報

  目前,云南集體林權主體改革已全面完成,配套改革正在逐步推進,林改的成效開始顯現。

  林改解放了林業生產力

  普洱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林區所在地,林改已經全面完成,目前處于深化改革階段。據介紹,普洱林改涉及2700萬畝林地,200萬農民獲得收益。

  云南省普洱市政協副主席、市集體林改領導小組副組長陳建疆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林改不僅僅是將林地產權明確到戶,更重要的是引導和幫助農民選擇、規劃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產業,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使農民、企業和政府三方實現多贏,同時也保護好生態環境。

  瀾滄縣林業局局長宋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瀾滄縣集體林權改革已經全面完成。全縣應確權集體林地面積501萬畝,已經確權486萬畝,確權率97%。林改進一步解放了林業生產力,使林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宋平認為,林改首先提高了農民造林育林的積極性。瀾滄縣林改前,沒有自發出資營造用材林的情況。確權發證后,農民從“要我造林”變成了“我要造林”,采取了一家一戶自主經營、聯戶經營和合理流轉等形式,開發利用林地林木。

  二是提高了農民愛林護林的積極性。過去,林權主體不明確,山林好壞與農民的直接利益關系不大。確權發證到戶后,“看好自家山,守好自家的林”成為自覺行為。自林改以來,全縣未出現亂砍濫伐現象,森林火情也漸漸消失。

  三是促進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增強。林改前,糯福、酒井等五個鄉鎮流轉的集體林地面積12萬畝,每畝收益僅為263元。發證到戶后進行了清理整頓,按最低保護價完善合同,規范流轉,為村集體挽回資金7000余萬元,增強了村集體的經濟實力。

  “農村土地包產到戶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林權改革解決了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問題!逼斩辛謽I局黨委書記鄭發會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林改就是落實三個權利,目前,所有權、經營權已基本落實,收益權部分落實。

  統計顯示,2010年,普洱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456元,其中林業收入1200元,占三分之一。景谷縣縣長李富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2010年,景谷縣農民人均純收入3903元,其中從林業上獲得的收入達1480元。

  林地流轉尚待規范

  林地確權以后,如何實現林木林地流轉關乎到農戶的切身利益。

  鄭發會對記者說,林地流轉在現階段成為了一個熱點話題,雖然普洱市出臺了林地管理辦法,但林地流轉機制尚未健全。林地是農民最大的生產資料,林權屬于農戶,因為農民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一定對稱,交易價格很可能會遠低于市場價格,因此對企業和個人到農村直接購買林木林地,政府要做好引導服務,制定最低保護價,避免農民利益受到侵害。另外,農戶與企業私下交易容易引發糾紛,政府應引導農戶到產權交易中心進行交易。

  在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林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但企業對產業的帶動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需要引入龍頭企業,以戶為主形成專業合作社。

  鄭發會還介紹說,在融資服務方面,林權抵押貸款現在不是很規范,融資能力有限。融資抵押辦法已經出臺,但難以落實。

  鄭發會認為,深化林改關鍵在于政府如何建立一套有利于林業發展的政策。普洱林改的經驗表明,首先要做好集體林權的現實情況和歷史情況,才能分林到戶。他主張,林改不能全面鋪開,要試點現行,逐步推開,使矛盾糾紛最小化。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