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鐵腕治渭斬斷黑流,近日陜西省西安市宣布奧輝紙業等6家造紙企業從此關閉。這標志著全省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拉開大幕。
這則消息,令人振奮。這不僅是西安以民為本,改善城市環境的有力措施,也是促進當地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
渭河是中華母親河——黃河的最大支流,歷史曾為關中漕運要道。但近年來,渭河泥沙淤塞、洪水泛濫、干道斷流、河水污染等事件時有發生。雖然年年治理,但改善甚微。造成這種現狀,既有雨量減少、湖庫蒸發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地下水過度開采,忽視生態環境保護,導致地表植被嚴重破壞等人為因素。目前,造紙企業已成為影響西安市渭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的主要源頭。所以,要想使渭河變清,達到三年防治的目標,就必須采用“鐵腕手段”,即區域內造紙企業全部關閉;全部取締化學制漿造紙工藝;其他區域達不到《黃河流域(陜西段)污水排放標準》要求的造紙企業,予以關閉退出。
從政府層面出發,關停這些納稅大戶影響了西安GDP的數值,影響了西安的財政收入。但從更長遠的角度看,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從大局看,關閉淘汰造紙企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加快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必然要求。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無論是關閉退出、改善工藝,抑或轉產改行、另覓出路,都會帶來巨大損失,關閉令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創。但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企業實現鳳凰涅槃的一次良機。環境問題涉及到民生大計,是我們調整結構、轉變方式的基本指向。這種強有力的關停措施,也讓企業痛定思痛,探尋升級改造、轉型發展之路。
西安的決絕果斷,理應成為沿河地市的樣板。當大家攜手一起治污的時候,渭河千帆競流的勝景,就值得期望和憧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