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史紙素有“壽紙千年”的美譽,歷史上凡貴重書籍、碑帖、契文、書畫等多用連史紙制作。圖為鄧金坤在連史紙上練習書法。
冬至前夕,記者來到福建連城縣姑田鎮,采訪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連城宣紙制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鄧金坤。
43歲的鄧金坤,原是鎮姑田紙廠職工。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他毅然離職,繼承祖輩歷經十代人經營的美玉堂紙號,堅持宣紙傳統手工藝流程,專項生產連城宣紙。但造紙活技術性強,生產周期長,廠里培訓的幾個年輕師傅先后改行,只能靠一些老師傅在勉強維持,有10個紙槽的車間,只剩下四五個槽維持生產。2007年姑田鎮原有6家宣紙廠停產了4家。當年9月,“連城宣紙制作工藝”被列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鄧金坤一直以“緊握傳統、勇于創新”的理念在堅守著,2002年,他成功注冊了“美玉堂”宣紙商標,逐漸打開國內市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不斷收集有關紙史文物、紙史資料、紙樣等,汲取宣紙文化精髓。2008年,他到日本的東京、新宿、山梨、橫濱等地考察紙業;年底,他花了三年時間獨自完成、十多萬字的地方紙史叢書《連城宣紙》出版。2009年10月,他參研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指南針計劃”專項、“中國傳統造紙技術傳承與展示示范基地建設”課題組。2010年,他帶著自己生產的連城宣紙、連史紙到上海參加世博會展覽。
現在,作為家族里唯一的美玉堂第十一代造紙傳人,他正籌建生產與展示相結合的連史紙展覽館,作為旅游觀光景點來保護和傳播連史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