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紙書就如同過山車一樣,僅用一年時間完成了從行業崛起到經營困局的過程。從2011年5月開始,坐擁電紙書行業第一把交椅的漢王科技遭遇“滑鐵盧”,產品價格一路下滑,由最高時的每部3000多元跌至500多元。業內人士更是認為,這一市場最終生存下來的廠商不會超過5家。
近日,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電紙書市場“從今年開始到明年基本上是"剩"者為王”。如何熬過市場嚴冬已經成為國內廠商面臨的問題。有業界專家認為,冬季過后全國電紙書廠商不會超過5家。一度受市場和資本追捧的電紙書緣何陷入經營困局?
體驗不足 電紙書面臨轉型
易觀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季度監測》數據顯示,中國電子閱讀器銷量仍在下滑,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市場銷量為29.52萬臺,環比下降5.1%。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業內人士認為,最大的原因是以iPad為首的平板電腦的沖擊。事實上,從產品性能和功能上看,電紙書與iPad產品競爭的結果毫無懸念。
電紙書曾經對有閱讀需要的消費人群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但是隨著以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產品充斥市場,電紙書自然無法與其強大的互聯網、娛樂、辦公等功能相媲美。加上智能手機等一系列產品的沖擊,曾經備受吹捧的電紙書明顯備戰不足。產品功能單一、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很快暴露出來,一時間無法完成轉型,也為后來的折戟埋下伏筆。
“電紙書發展關鍵是要做好用戶體驗!盜T分析人士李舟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李舟認為,和電紙書爭奪市場的并非只有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一般手機也有閱讀功能,相應地會分走一部分市場;而電紙書之所以能夠獨立成為一個產業,主要是它能提供給讀者更好的體驗!白x者除了在閱讀文字的同事,對圖片、聲音、紙張效果也有要求,這正是電紙書的生命底線!
然而這是相對的,與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相比,無論從實際用途還是性價比方面,電紙書都相形見絀。前兩者不僅具備了電紙書的閱讀分享功能,也具備了一些互聯網的功能,甚至具備了物聯網的特性。這些優勢導致電紙書形同雞肋,也造成了該行業目前的困局。
“電子墨水的效果很好,但產品功能欠缺,用戶需要的是輕便而且多媒體的閱讀終端。”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潤邦投資宗寧一語中的。雖然目前部分電紙書產品加入了MP3播放功能和手寫功能,但總體上來說效果不佳。“產品應該在用戶體驗上多下功夫,雖然內容上不能多媒體化,但閱讀終端應該做更多的事情!弊趯幦缡钦f。
技術缺失 度過寒冬不容易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電紙書市場采取控制成本的做法實屬無奈。漢王、福昕、方正文房、愛國者、長城等多家電紙書生產商相繼推出市場爭奪戰,節約成本提高生存能力,避免在洗牌后被淘汰。從今年6月開始,各大品牌電紙書就在不斷降價,最高降幅甚至超過60%,而由此也給企業的贏利帶來了相當的考驗。
“造成電紙書微利時代來臨的因素很多,除了眾多的替代產品外,技術壟斷也是一個原因!弊趯帉χ袊虉笥浾弑硎。
據了解,電紙書的核心部件是電子紙和電子墨水,這些技術被國外的企業高度壟斷。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技術的產業鏈過于垂直,核心技術沒有被企業掌握,同時又沒有替代技術出現,造成企業對技術的過度依賴;同類企業的不斷出現,又造成了終端利潤的不斷萎縮,價格戰不斷升級。因此,能否依靠控制成本度過寒冬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種情形是成本和市場的雙重擠壓,要想走出困境并不容易。”宗寧如是說。
筑巢引鳳 贏利模式有待改進
國內的電紙書品牌眾多,經營模式卻如出一轍,采取“終端+內容”的發展戰略。這似乎和互聯網推崇的“內容+終端”的模式大相徑庭。
“內容+終端”和“終端+內容”是完全兩個概念。電紙書產品無論怎樣發展,內容資源和平臺構造都是基于互聯網。而國內眾多的電紙書企業都是先走上路,然后再在路上找贏利點,這是一個相對危險的定位,也注定國內企業無法復制亞馬遜的Kindle模式。
“閱讀器最大的賣點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內容!弊趯幵诮邮苤袊虉笥浾卟稍L時說。
“內容”一直是亞馬遜經營的重點,推出Kindle是為了給“內容”一個輸出渠道。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有足夠多的圖書內容提供,才推出了Kindle產品,因此在價格方面也占盡優勢;后來居上的盛大文學也是基于這個原因,利用海量的文學作品平臺,推出了價格較低的電紙書產品bambook;相對而言,國內大多數的電紙書生產企業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家終端設備廠商,閱讀終端和閱讀平臺的對立必然造成后期資源短缺。
“"終端+內容"首先要應對的是版權問題,網民喜歡免費的東西,而電紙書平臺在和版權方合作時處于劣勢!崩钪蹖χ袊虉笥浾弑硎荆媒K端銷售利潤填補版權費存在較大風險。
作為電紙書行業的龍頭企業,漢王科技的經歷在國內比較有代表性:前期憑借精準的切入點和強勁的資本能力,聲勢浩大的廣告效應打開市場;后期忙于應對擴張過快的缺陷,陷入經營困境。整體來看,國內電紙書還缺乏市場的認可。一位離職的漢王科技高管向中國商報記者透露,漢王前期火爆的原因除了概念和資本運作外,主要走政府和企業采購路線!罢推髽I采購一旦達到飽和,就無法及時找到新的市場落腳點!边@位高管如是說。經營方向過于集中,也是造成企業困局的原因。
電紙書產業能否走出寒冬,迎來春天?業內專家認為,雖然許多生產商在內容和平臺運營上并不占優勢,卻還存在相當大的一部分使用群體!霸趶姶蟮钠放菩尘跋逻M行資源整合,與內容供應商抱團,適當地調整經營模式或許有轉機。”李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