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公布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重點提出要推進環境稅費改革,完善排污收費制度,把環境保護稅再次拉入公眾的視野。
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造成的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亟須通過財稅手段來予以調節,“十二五”期間我國有望開啟環境保護稅。借助國家政策利好,未來環保行業將步入黃金發展期。
環境保護稅開征勢在必行
據發改委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單位GDP能耗僅下降1.6%,基本無法達到其3月發布的2011年單位GDP能耗應下降3.5%的目標。而“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目標是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16%,節能任務依然艱巨,這使得環境保護稅開征的緊迫性進一步加強。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認為,在我國,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要進一步遏制和扭轉工業對環境資源過度索取的局面,就必須有效解決企業消耗環境資源代價過低的問題。環境稅并不是為了單純增加政府財富,而是倒逼企業降低生產對環境的污染,成為撬動企業履行環保社會責任的杠桿,從而成為國家環保制度的一部分。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亦強調,在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方面,要研究推進環境保護稅改革。環境保護稅開征已勢在必行。
事實上,部分發達國家已經開始設立綠色貿易壁壘。今年3月,歐盟宣布將在2012年對歐盟和進入歐盟空域的國際航空運輸征收“碳稅”,在專家看來,歐盟征收的航空碳稅就是一種變相的環境保護稅。
我國在環保方面并不是沒有相關收費,當前實行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就已有較為完備的法律框架,但費與稅之間融合或過渡,還有很多技術性問題尚待解決。尤其是在中央提出結構性減稅的大原則下,如何做到“綠色稅收”的行之有效,則是問題的關鍵。
一進一退的“騰挪”
無論是現有的排污費還是未來的環境保護稅,從經濟層面來講,一定程度上都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因而征收標準和征收對象也就成為各界一直討論的重點。
部分業內人士亦擔憂,環境稅的實施會迫使企業負擔外部性成本,從而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增加,降低我國企業的低成本優勢。
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稱:“開征環境稅后,整體稅收會多出一塊,這將為企業所得稅
的調整提供空間!彼硎荆S著環境保護稅的開征,企業所得稅也會
隨之作出相應調整,促使市場主體在相對寬松的稅收政策下獲得更好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是有益的。
中國環境學會環境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蘇明建議,環境保護稅開征對象可先確定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重點污染排放物,待時機成熟后,再拓展到污染產品,逐步提高排污費和環境稅的征收水平。
環保產業將呈爆發式增長
業內專家普遍預計,開征環保稅在“十二五”期間有望啟動。對于高能耗、高污染企業而言,環保稅無疑是把高懸的利劍。但對我國的環保產業來說,環境保護稅一旦開征,將大大刺激石油、化工以及火電等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企業在環保方面的需求,是極大的利好。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目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速度快,參
與者眾多,全國環保產業從業單位約3.5萬家,產業收入總額近1萬億元。業內分析人士預計,未來5年,我國污水處理、固廢處理、大氣環保的行業增速將高于GDP增速約10個百分點,而行業龍頭的增速有望高于平均水平。
湘財證券行業分析師朱程輝分析,前期,我國經濟發展導致的污染問題嚴重,而環保投資的高峰期一般滯后于環境污染高峰期3-5年,預計“十二五”期間環保治理投資將較“十一五”大幅增長。隨著GDP基數不斷增大,環保投資占GDP的比例也將不斷攀升,環保投資規模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中國環保投資將達3.1萬億元,較“十一五”期間1.54萬億元的投資額上升121%,年平均增速達24.2%。借助國家政策利好、投資提速的東風,未來我國環保行業有望步入黃金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