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中歐經貿關系應有新思維
 
http://www.hnckzkzs.com  2011-12-29 香港文匯報

  2011年,歐洲危機,美國經濟也不景氣,歐盟對華經貿關系呈現出焦慮和矛盾之態。一方面,歐盟希望中國購買歐元債券,以解歐元燃眉之急。今年10月27日,就在歐盟達成解決歐洲危機共識的當天,法國總統薩科齊主動通過熱線電話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通報會議情況。他強調,“如果中國方面要投資歐元,以替代美元,為什么要拒絕呢?”28日,“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行政總裁克勞斯·雷格林抵達中國,認為中國購買歐元債券可以增加除美元外的另一投資途徑。另一方面,歐洲一部分政治人士擔心中國“收購歐洲”,認為是歐洲的“屈辱”,中國民間也認為救歐洲是殺貧濟富,不可取。對此,中國官方已經排除了中國外匯拯救歐洲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危機中的歐盟對華設置了種種貿易壁壘。以往,歐盟對華一般采用的是反傾銷,今年5月份,歐盟對華產銅版紙“雙反”(反傾銷、反補貼)齊下。歐盟對華貿易保護的加力,凸顯歐盟對華貿易政策的調整,也使中歐貿易關系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貿易保護主義短期內可以自利,但長遠看卻是害人害己。上世紀30年代胡佛主義帶來的全球性貿易保護主義,不僅無助于“大蕭條”的療治,反而最終引發了世界大戰的惡果。中歐經貿關系,不能因循貿易保護主義的老路,而應涵養新思維。

  中歐貿易新思維的核心是互利雙贏,而非設置貿易壁壘。歐盟是華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而且相較于磕磕碰碰的中美貿易,中歐貿易伙伴關系較為和諧成熟。今年1-10月份,中歐貿易額達到4669億美元,雙方進出口皆有顯著增長。數字說明一切:沒有中國,歐盟經濟將變得更糟;沒有歐盟,中國經濟增長也將失去動力。雖然,中歐貿易還存在著貿易“量”上的失衡,1-10月份,中國對歐貿易順差1200億美元,但雙邊的利益攸關性是顯然的。如果歐洲緊盯對華逆差而動用類似“雙反”的貿易保護,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會拉低中歐貿易總量,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

  何況,和中美貿易貿易失衡一樣,導致中歐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歐盟對華高科技產品的限制性輸出,而且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個死結要靠歐盟自己來解開才行。

  中歐貿易新思維須摒棄不且實際的幻想。救歐洲就是救中國,此言不謬,但依賴中國拯救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則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相比歐洲,中國剛跨入中等收入國家的門檻兒,冀望中國救歐洲不切實際。何止中國,剛剛閉幕的美歐峰會,歐洲向美求援的希望也落了空,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明確表示,美國既不會救援歐洲金融機構,也不會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更多資金去幫助歐洲國家。

  不過,去年以來,中國已經通過高層外交的方式穩定地購買了歐元債券,對歐元區的“重災區”---冰島、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給予了幫助。中國所能做的,也就是雪中送炭的救濟,這已經盡到了朋友的責任。中國積累的外匯儲備,集中購買歐元債券不僅對國內無法交代,也不符合風險投資的基本原則。何況,若中國大幅購買歐元債券,反而會遭受歐盟保守主義者的劫難。

  中歐構建貿易新思維的關鍵在于歐盟。雖然中歐互為重要貿易伙伴,但歐盟對華依然存有貿易歧見,對華出口不當限制、頻繁的貿易壁壘、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就是典型表現。若歐盟對華缺乏基本的尊重,雙邊貿易不可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新的一年,中歐雙方若能以啟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為契機,以互利雙贏的新思維建構公平合理的雙邊貿易環境,則中國幸甚歐洲幸甚。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