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過度包裝屢禁不止,在導致價格虛高的同時,更對資源造成極大浪費,目前我國包裝垃圾造成年廢棄價值高達4000億元。近日,上海市人大召開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立法座談會,聽取市政府相關部門對立法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記者獲悉,上海地方立法擬率先限制“過度包裝”。
“過度包裝”加重后期垃圾處置壓力
近年來,部分商品過度包裝問題屢禁不止,不僅造成商品價格虛高,也加重了后期垃圾處置的壓力。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今年的一次垃圾減量專題調研發現,全市1000個小區試點垃圾分類末端減量,“商品過度包裝”卻已成“垃圾減量”的一大源頭障礙。市容環衛部門統計表明,上海市全年處理900萬噸垃圾,總量減少5%,但無法回收的包裝垃圾卻在增長。
來自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信息表明,連續3年對本市生產、銷售的茶葉、月餅、保健食品的計量監督專項檢查顯示,147家次企業、276批次商品中,發現的主要問題都是“包裝空隙率”的合格率較低,茶葉、保健食品的過度包裝突出。
建議確立適度包裝的地方標準
上海市發改委主任周波坦言,眼下,過度包裝相對普遍,治理起來比較難,特別是對其危害性的認識不夠,而現實社會中鼓勵和倡導適度包裝的政策力度還不夠。
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也認為:“我們目前最主要的是過度包裝的標準問題,可標準由誰來認定需要明確,另外,目前對廠家的制約還是比較軟!睆埲ㄗh,抑制過度包裝,出現在生產環節,但關鍵在于消費環節,反映的是消費心理?梢园寻b的價格打出來,讓消費者一目了然。政府采購也應該率先垂范,全面推行綠色采購。
“關鍵是找誰來罰?”上海市商委副主任張新生說,“目前市商務委主要是對商家宣傳,每年都發文,對過度包裝進行控制,起到了一定效果!钡寡蕴幜P方面“我們沒有能力做”。對于立法中比較關鍵的問題是“對違反規定的懲罰應當明確”、“執法部門明確”。
“告知承諾”讓消費者選擇
還有一種立法設想是,商品無論產自本地還是外地,只要進入上海市場,都應該有包裝告知承諾。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避免商品過度包裝,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據介紹,目前,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正在編制《企業社會責任指南》,環保部門建議納入“包裝告知承諾”,要求企業加強自律,將承諾內容在包裝上標明。目前,可選擇業內有較大影響的企業先行實施,再逐步推廣;在銷售環節,選擇一些大商場、大超市,推行告知承諾。
與“企業承諾”呼應的,政府對過度包裝商品加收垃圾處理費,商品價格因此增加;同時,商品包裝明示包裝成本占整個商品價格的比例,以便顧客“明白消費”。
上海或建立強制回收目錄
《上海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草案)》立法聽證會昨天舉行,12名聽證代表圍繞“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如何保障和扶持”、“流動收廢人員的引導和管理”、“建立部分產品和包裝物的強制回收目錄是否必要”等三大議題展開論述。
《草案》提出,由市發展改革部門牽頭對本市市場上銷售的部分產品和包裝物制定強制回收目錄,明確義務主體、回收方式和規范等。列入目錄后,生產企業負有回收義務(可以自行回收,也可以委托回收企業或者其他組織進行)?紤]到流通領域的有利條件,要求連鎖超市、大賣場等銷售者以收付押金、以舊換新、贈與小禮品等方式參與資源回收的推廣普及,具體也可以委托回收企業實施。對于使用財政補貼推廣應用的節能燈等產品,應當一并考慮回收舊物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