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汕頭市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造紙行業污染集中整治行動,將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下的小造紙企業關停取締,同時給予一定補助;年生產能力1萬噸以上的造紙企業則限期配套污染治理設施,并逐個驗收過關。
管治并舉根治了造紙污染,疏堵結合推進了產業升級。其中,“南金紙”紙質輕薄,生產線產量低,造紙廢水還帶有一定顏色,治理比較困難,此類“南金紙”生產企業基本都在關停之列,但市場對這種紙品有不小的需求。
結果,部分企業進行了整合:在生產“瓦楞紙”的大型再生造紙企業中設立“南金紙”生產車間,解決了規模問題;“南金紙”生產廢水回用于“瓦楞紙”生產,解決了色度問題;回用后廢水合并深度處理,解決了成本問題。關閉小造紙,規范在產企業的整治模式,得到包括絕大多數企業主在內的廣大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