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經濟動向,關注財經熱點,觀眾朋友大家好,這里是每周日為您播出的《財經周刊》,我是章艷,造紙及紙制品行業是我市八大支柱產業之一,紙制品涵蓋了生活用紙、工業包裝用紙、食品包裝用紙等諸多類別。日前,國家紙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省造紙標準委員會落戶東莞,充分表明了我市造紙業的行業地位。然而近期的一次全省質量抽查,卻讓我們對紙制品行業多了幾分隱憂。
省工商局近日公布了對全省流通領域的紙巾紙產品質量監測的結果,在所抽查的35家銷售單位、78家生產企業的93個樣品當中,竟然只有26款合格,合格率僅為28%,不合格產品超七成。其中有部分紙產品竟然還檢測出有致癌危險的“熒光增白劑”,對消費者的健康有很大的隱患。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所抽檢發現的67款不合格產品中,竟有33款是東莞造紙企業生產,在黑名單上占據了將近一半。另外,在嚴重不合格的19款抽檢樣品中,我市的產品竟然有6款。
如此多的紙制品生產廠家存在產品質量問題,顯然不可能是巧合。那么,在過去這么長的時間里,我市的質監部門又做了些什么呢?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質量科副科長李日強:“是不是只要不合格就全部不讓出廠的問題.那我們目前國家實行監督抽查的制度并沒有說,只要發現不合格整個廠就要倒閉,不是這種情況,市場上流通存在這種情況也是由各種因素造成的,不是說是不是監管問題造成的,要抓這個產品質量 其實我覺得既要靠企業的自律也要靠政府監管,同時更要看市場的導向!
李科長所說的市場導向,指的是市場需求的產品方向,換句話說,如果人們都去買高質量的紙巾,企業為了生存自然就會生產和銷售高品質的紙巾。這完全符合市場經濟學理論的邏輯。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作為普通市民,根本不懂得如何分辨紙巾紙質的好壞。另外,國人從以前普遍使用手絹過渡到現在的紙巾,也不過近二十年左右的光景。為此,在琳瑯滿目的紙制品中,人們往往只會通過肉眼觀察或者價格比較來鑒別紙品的優劣,很少有人會想到,一張薄薄的紙巾竟因為添加了各種各樣化學助劑而可能含有致癌物,成為名副其實的“毒紙巾”。
從當前紙制品流通領域和消費領域來說,幾乎沒有人懂得如何分辨紙巾質量的優劣,基本上是廠家生產什么,市場上賣什么,人們就買什么,而且很多人出于對生活成本的考慮,都會選擇中低價格的紙巾。所以當前的紙制品行業的質量基本上完全由市場的自然導向,這對不少的紙制品生產企業來說,顯然是缺少了一道“緊箍咒”。
在省工商局對全省紙制品抽檢結果公布后不久,我市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也通過媒體對外宣稱,該局歷來十分重視對紙巾等紙制品的質量監管,一般工業產品是安排每年1-2次的定期監督檢驗,而今年他們對全市的紙巾紙不僅開展了兩次監督檢驗,還開展了兩次執法檢查,共抽查了生活用紙106個批次,合格的也僅有69個批次。這樣的檢查結果表明,我市紙巾等紙產品的質量遠遠低于全市其它工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的平均水平,產品質量確實有待提高。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質量科副科長李日強:“企業如果你自己沒有自覺性,我們政府部門不可能整天守在你門口是吧,你總有一天可以就是說,老虎都有打盹的時候,所以你肯定會,反正就是一個意思,政府部門不可能,整天地守著你,所以你必須要靠自律,如果你說不自律,你出的產品就會有不合格的機會,政府的監管作用就是要促進企業形成這種自律的習慣!
大多數人還不懂得如何分辨紙巾質量,所以劣質紙巾仍然還有很大的生產銷售空間,而且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當前行政資源和執法資源都極為有限,完全依賴政府一個部門來監管也不現實。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如何用上安全放心的紙巾,紙巾行業又該如何自律呢?
東莞市盈泰紙品廠造紙部經理方立權:“我們是這個原生的樹種直接制成的一個漿板,所以我們這個漿板有幾個特點,第一個它是原生的,它沒有經過做其它用,第二個,我們可以看得到很潔白,它沒有添加任何一個助劑的,是這樣子,因為現在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所以它沒辦法去全部使用進口木漿,那么他就會利用一些替代品,比如說我們紙杯的廢紙邊,還有書本紙,報紙之類的。”
方立權從事紙巾生產這行已經有8年時間了,他告訴記者。一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就用低價的回收廢紙替代原木漿作為原材料,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直接投放市場根本賣不出去,這其中大有貓膩。
東莞市盈泰紙品廠造紙部經理方立權:“因為它是第二次使用,甚至第三次第四次使用,所以它的纖維長度已經受到損傷,它的纖維長度不夠以后,那么做出來的產品,這個拉力抗張指數,就嚴重不達標,那它為了達到這個指標,它就要在里面加很多的一些助劑,比如說淀粉,化工這之類的,這是一個,第二個呢,我們這原生紙漿,它白度本身很白,那么很多廠家它使用再生漿以后,它白度達不到,他為了使這個白度指標能達標,他還有一些無良廠商,在里面添加一些熒光增白劑,大家都知道熒光增白劑這是對人體有害會直接致癌的一種物質!
那么,熒光增白劑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東西,對人體竟然有如此大的危害?在國家紙制品質量檢測中心技術人員的操作下,記者終于見到了廬山真面目。
國家紙制品質檢中心工程師陳春霞:“現在是利用紫外分析儀進行熒光物質檢測。比如說某一些大品牌的紙巾,卷紙它這個質量比較好的,它就是沒有熒光的。然后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像這種就是熒光很強的一個熒光可以看到的,有一些就是有暗一點的熒光,有一些是點點的熒光,可能就是熒光增白劑加的一些均度不均勻,可能一些是廢水里面帶的,那個水循環的這些,反正是就是各種途徑的熒光增白劑!
在省工商部門的這次抽檢中,東莞市明月紙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保潔莉潔美高級面巾紙,東莞市創聯紙品廠生產的好時光面巾紙均檢出了熒光增白劑。明知熒光增白劑可能致癌,這兩家企業緣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質監部門又緣何熟視無睹呢?
東莞市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副主任余偉梅:“現在就說標準是有待完善,但是國家現在對于紙巾紙還是有國家標準的(斷)它還是對我們紙巾紙的物理性能,衛生性能,還有感觀性能,還是做出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只是說在這些標準里面呢,真的是對于熒光增白物質,這個物質還是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這塊已經在2010年國家造紙標委對這塊已經進行了立項,正準備修訂這個標準,然后近期應該會發布!
標準尚未完善,處罰自然無從談起,完全期盼企業自律,在當前的復雜的經濟環境下,無疑是畫餅充饑。
紙巾生產商許小尖:“哪個企業你要出淤泥而不染,肯定是倒閉的,跟它同流而不合污的話,好,沒辦法,你要打價格戰的時候,我在怎么保證品質的前提下,犧牲我們企業的一部分利潤,從而來保證消費者他的利益不受損,所以我們這就叫同流而不合污,你們欺詐消費者,但是我們不能這樣做,競爭這么激烈的情況下,我怎么辦啊,我只能把我的利潤壓低,壓到盡可能不要虧本!
作為這家知名紙制品企業的董事長,許小尖很無奈。他表示,現在不少雜牌廠家的利潤普遍保持在7個點左右,而自己的企業在原材料和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投入本來就高,產品投放后還要跟那些雜牌軍打價格戰,企業的利潤被壓縮到了3個點左右,所賺取的利潤比低檔紙更低。
紙巾生產商許小尖:“它這個行業目前應該說呢,總結一句話叫‘一團糟’,大家都是一種什么呢,為了賺錢去做這個事情,而沒有去想呢,我該為消費者去做一些什么事,在這種賺錢心理的趨動下,他很多欺詐的行為就會出來了!
不良企業敢于頂風作案,跟消費者玩貓膩,主要是利用了消費者對紙品質量鑒別的無知,而鉆了市場的空子。那么,市民如何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來鑒別紙巾的優劣呢?
辦法一:睜大眼睛看清楚
東莞市盈泰紙品廠造紙部經理立權:“第一個這個原生白的話,它這個很潔凈,是一個潔白的顏色,這個它是個灰暗色,而且有很多污點,我們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污點,這是一個;還有一個就是呢,因為這個基本上都是一些小企業做的,小企業他們沒有自主的品牌,或者說都是些"三無"產品,那么它這里面是沒有標識的。”
辦法二:拿起紙巾掐一掐
東莞市盈泰紙品廠造紙部經理方立權:“這兩個產品,這個品質不一樣,假如我們做品牌的話,要追求的是一個品質,它是一個原生漿,它沒有加太多東西,它這個紙的緊度,會好很多,這是一個,假如是這種紙的話,有包裝,你拿手輕輕一捏,你要感覺到很蓬松很蓬松,里面空空的軟軟的那種,那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它這個紙,因為它的原料不同,所以它這里面起了很多疙瘩,它這個紙是沒辦法卷緊的。”
辦法三:對光撕紙看灰塵
東莞市盈泰紙品廠造紙部經理方立權:“在我們撕裂的時候 我們使用的時候,我們的原生漿,它沒有渣,太多的一些添加劑,我們消費者可以拿著這個紙,對著這個燈光去撕裂,或者說我們平常,不用燈光,光線好,可以撕裂,你用力一撕,你看這里就看不到粉塵,但這些 因為它加了很多的一些化工助劑,包括淀粉之類的,為了達到它的張力,他在里面加淀粉增加它的粘合力,所以在你的一撕的過程當中,它會很多粉塵掉下來!
大家多了解一些正確挑選和鑒別紙巾優劣的方法,通過市場自身淘汰不合格產品,似乎有點亡羊補牢,但也是保證大家用紙安全的無奈之舉。我們還是希望相關職能部門能夠完善和細化行業標準,加大執法的懲罰力度,從源頭上阻斷不合格紙品進入流通領域,讓一些“黑紙巾”生產企業失去生存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