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主持召開市黨政領導班子聯席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東莞市關于促進優勢傳統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目標,即至2015年要實現“五個轉變”和“五個提升”。會議還決定,向全市54853名困難群眾每人每月發放60元生活補貼,共計發放3個月。
轉型措施要具體到每一個傳統產業
據了解,我市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造紙及紙制品、食品飲料等優勢傳統產業約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但在資源能源瓶頸約束加大、要素成本上升、全球產業競爭激烈的嚴峻挑戰下,傳統產業發展不進則退。為推動我市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我市傳統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我市出臺了該指導意見。
劉志庚指出,發展高新技術不妨礙傳統產業發展,關鍵是如何改進和提升技術水平。下來,要在《意見》基礎上,深入調研,對每一個傳統產業如何轉型提出具體化措施和指導意見。
創建標準化示范鎮消滅無標生產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一是技術上實現提升!兑庖姟诽岢觯瑢⑼茝V“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創建活動,創建標準化示范鎮,推動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內外先進標準,消滅無標生產。
同時鼓勵企業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標準,積極參與或主導各類標準制修訂,搶占產業制高點。在傳統優勢產業集群內推廣企業聯盟標準,建設專利技術交易中心,設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等。
而在設計上,則推動傳統產業集群向“營銷、技術、設計、時尚”功能轉型,通過引進設立工業設計機構,鼓勵紡織服裝、家具行業開發具有文化特色的、引領時代潮流的高檔產品。
突破區劃限制促生產要素跨區整合
“一鎮一品”是我市鎮域經濟的特色,但如何加強各產業集體之間的聯系,《意見》提出了新的思路:要逐步突破行政區劃限制,以產業為紐帶,探索我市各產業集群之間以及市產業集群與周邊地區同類型產業集群之間的資源共享、分工協作。推動長安五金模具與橫瀝模具制造、厚街家具創意與大嶺山家具、中堂紙品與周邊地區的造紙產業、大朗毛織與周邊地區的毛織產業、茶山食品及周邊地區食品等同類型產業集群間的資源整合共享。
同時,鼓勵虎門服裝、大朗毛織、厚街鞋業、厚街家具創意、中堂紙品、茶山食品、道滘食品等傳統產業集群打造區域品牌,為集群內企業打造發展平臺。
打造三大園區為主體的總部經濟功能區
總部經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意見》提出,要打造以松山湖、虎門港和生態園為主體的總部經濟功能區,鼓勵企業在莞設立總部,從事研發、設計、接單、商務洽談等活動。
對符合條件的總部企業給予補貼獎勵,并在總部企業用地保障、總部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總部企業人才出入境等方面提供便利。與此同時,發揮總部經濟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作用,提高總部機構業務與本地優勢傳統產業的融合度。
“五個轉變”
經濟結構由外源依賴向內外源并重轉變、發展方式由資源消耗向低碳環保轉變、產業結構由加工為主向產業鏈高端轉變、產業組織形態由分散布局向集約發展轉變、企業經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五個提升”
產業規模: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0%;培育一批優勢龍頭企業,形成產值超30億元的企業15家,其中超50億元的企業5家,力爭實現超百億元企業零的突破。
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平均R&D占總產值的比重達2%,每萬元工業總產值能耗年平均下降2%;新建產業公共創新服務平臺5個,新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
品牌效應:形成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強競爭力的品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名牌,新增省級以上名牌名標20個以上,總量超過150個。
產業集聚度:形成一批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較強的國家產業基地、專業鎮及產業集群,打造一批產業承載力較強的專屬產業園區,培育特色產業工業總產值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超8個,其中超300億元的1個,超200億元的3個。
產業根植性:民營經濟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勢傳統產業中民營經濟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形成一批“專、優、特、精”的民營企業,推動一批民營企業成功上市融資,培育一批民營總部企業。
■議題點擊
54853名困難群眾年前
可領180元生活補貼
繼去年底向困難群眾一次性發放3個月共180元的臨時物價補貼之后,聯席會議再次決定,將向全市54853名困難群眾每人每月發放60元生活補貼,共計發放3個月。
據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今年我市1至8月CPI累計上漲4.6%,其中8月份同比漲幅達5.8%。物價上漲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類等與群眾關系比較密切的品種,老百姓明顯感覺到生活支出加大,特別是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這次補貼對象包括:低保對象、五保對象、優撫對象、1~4級困難殘疾人、困難歸僑等五類人群。補貼時間為今年10月至12月共3個月。每人每月按低保標準的15%計算,每月60元,3個月共180元。共54853人將享受利好。
打造面向珠三角
進口產品集散地
10月25日,省政府召開了全省促進進口工作會議,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袁寶成參加會議并發言。聯席會議專題傳達了會議精神,并提出了貫徹意見。
意見提出,下來,我市將按照“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的工作要求,研究制定促進我市進口的工作措施,建立部門聯絡協調機制;加快啟動10億元融資專項資金,幫助加工貿易及中小企業緩解融資困難;市鎮領導帶頭走訪重點企業;積極扶持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使企業有意愿、有能力進口更多關鍵設備等。
劉志庚強調,外經貿是東莞的生命線,一定要全力以赴,當前經濟形勢嚴峻,我市已采取了諸如10億元融資計劃、減輕企業負擔等有力幫扶措施,但還要長遠研判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以及企業面臨的困難,做好支持企業發展的長遠政策儲備工作。
袁寶成指出,東莞應積極利用省擴大進口的措施和契機,把東莞打造成面向珠三角的進口產品集散地,同時要積極申報省扶持進口產品的有關資金,加大扶持企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