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產能過剩引發的造紙業環保壓力增大、生產成本高漲、市場供給過剩等新舊矛盾驟然加劇。今年全行業豐產不豐收大局已定。更為嚴重的是,這些矛盾將繼續深度影響紙業未來5年-10年全行業格局的重大調整。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郭永新在反復比對整個輕工行業的增長數據后發現,造紙業已經成為當下整個輕工領域運行質量最差的行業之一。
郭永新根據當前各行業的產值和利潤增長情況,把輕工行業運行狀況分為3類:一是“水漲船更高型”,即產值增長很快,但利潤增長更快的行業,如飲料、食品制造等行業;二是“水漲船高型”,即產值增長較快,利潤增速與產值增速基本同步,屬簡單擴大再生產型,如塑料、皮革等行業;三是“水漲船低型”,即產值增長較快,但利潤增長遠低于產值增速甚至利潤出現負增長情況的行業,如造紙、家電、日化行業。
最近造紙業的發展形勢也讓郭永新感到擔憂:今年1月-7月,造紙全行業機制紙及紙板產量增加15.56%,產值增長25.59%,但利潤增長卻是-4.92%。和去年相比,今年新增的15%的產量相當于白干。
中國輕工業經濟運行及預測預警系統發布的7月份中輕造紙景氣指數102.92點。其中,產值景氣指數為109.12點,銷售產值景氣指數為108.86點,出口景氣指數為99.89點,資產景氣指數為102.22點,利潤景氣指數為88.18點。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我國造紙業2010年產量為10035萬噸,以此為基數,15%的產量增長,一年下來就是1500萬噸,相當于一個龍頭大省全年的產量總和。而這些沒有產生利潤的龐大的產量,讓郭永新感覺像自來水流走了一樣可惜。
針對這一狀況,郭永新認為影響造紙行業發展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博弈,影響著行業的走勢。從原料、環保、到市場,他列舉了12項影響行業發展的博弈:木漿、廢紙與非木纖維漿的博弈;進口廢紙與國產廢紙博弈;中國采購與外國本地企業使用間的博弈;廢紙來源相對壟斷與經營商眾多的博弈;廢紙循環低污染與脫墨化學助劑填加量間的博弈;纖維多次循環使用與質量保證間的博弈;原料供給總量增長有限與需求高速增長的博弈;造紙成本上漲與價格市場接受程度的博弈;大企業間攻城略地搶占市場的博弈;企業個體環保水平與總量控制間的博弈;政策淘汰落后門檻快速提高與企業迅猛擴張間的博弈;中國紙業崛起與世界市場間的博弈。
今年國家對回收廢紙資源增值稅退稅的政策優惠取消了,這使得很多企業出現了原料上的困難。企業反映,國家廢紙產業政策變化后,加上廢紙收購的環節比較多,導致國產廢紙價格與進口廢紙價格持平甚至還高。郭永新說,一部分企業利用國產廢紙為原料,政策變化后,成本升高,當前一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和這是有關系的。
郭永新表示,一般情況下,當木漿價格高漲時,以木漿為原料的高檔紙種利潤變薄,但以非木纖維為原料的中檔紙種的效益較好;而當木漿價格下跌時,高檔紙利潤水平提高,但以非木纖維為原料的紙種就經營困難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國際木漿價格暴跌,有企業就說木漿價格比草漿的成本還低,做草漿的沒法干了。今年不少企業都在擴張,對廢紙的需求增長迅猛。我們產能增長很快,新建項目中很多是以廢紙為原料,F在漿價比年初略有下調,而廢紙的價格受需求較旺的影響,還在高位徘徊。原料價格的居高不下,影響了行業的利潤景氣。
按國家統計局2010年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2010年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工業總產值10559.9億元,其中紙漿制造364.9億元,紙張(包括機制紙、手工紙、加工紙)產值5850.4億元,而全國工業總產值為707772.16億元。按此計算,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49%,如不包括紙制品的制漿造紙業,造紙業產值只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0.88%。
郭永新說,一個行業占據社會的資源應該和其對社會的貢獻基本相當,造紙業以0.88%的產值貢獻占35%的COD排放總量,這是難以長久維持下去的。隨著國家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國家勢必會逼迫造紙業COD比重下降,如果按目前比例的一半提出下降標準,對造紙行業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郭永新認為,造紙業要發展成為質量效益型、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就必須脫胎換骨,造紙業COD排放總量這個狀況不改觀、不解決,大面積關閉造紙企業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