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以來,由產能過剩引發的全行業環保壓力增大、生產成本高漲、市場供給過剩等新舊矛盾驟然加劇,2011年全行業豐產不豐收大局已定,更為嚴重的是,這些矛盾將繼續深度影響紙業未來5-10年全行業格局的重大調整。
基于當下日趨嚴重的行業困局,《智匯》提出全行業即將進入全新發展時期——“超時代”觀點,并由此確定了第四屆中國紙業發展論壇的主題“超時代生存”。
中國紙業發展大會是紙業商會的品牌服務活動,這個造紙界最高端的行業峰會已經成功召開了三屆,由全國工商聯紙業商會聯手業內20家大企業共同打造的。日前,全國工商聯已批準第四屆大會的方案。11月2日-3日,在北京國際飯店,一場直面行業熱點,放眼行業戰略發展的頭腦風暴將再次吸引業內目光。
這個全新的主題對論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企業理解和認可“超時代”概念;解析超時代內涵及如何迎接超時代等,都需要論壇組織者首先闡述清楚的。于是,作為第四屆中國紙業發展論壇的一部分,《智匯》組織了這期專題策劃和系列報道。報道緣起“中國造紙業景氣指數”,以“超時代概念下對行業現狀的解讀”作為開篇,首先采訪了本刊首席專家郭永新。
郭永新是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更是造紙業知名的權威專家,長期致力于從戰略高度研究造紙行業的發展路徑。日前,由其領導建設的中國輕工業經濟運行及預測預警系統正式啟用并發布中輕各行業景氣指數,為國家部委提供權威的決策參考,成為全國工業經濟運行分析領域爭相學習的一面旗幟。他對造紙行業和輕工其他行業的景氣指數進行對比后認為,造紙行業運行質量較差,亟需企業家們深層次地研究走出困境的發展對策。由此,就有了這篇《臨界盤整》,以期通過郭永新主任的真知灼見,引發業內從更多層面對造紙業進行思考、探討。

郭永新
郭永新在反復比對整個輕工行業的增長數據后發現,造紙業已經成為當下整個輕工領域運行質量最差的行業之一。
他根據當前各行業的產值和利潤增長情況,把輕工行業運行狀況分為三類:一是“水漲船更高型”,即產值增長很快,但利潤增長更快的行業,如飲料、食品制造等行業;二是“水漲船高型”,即產值增長較快,利潤增長速度與產值增速基本同步,屬簡單擴大再生產型,如塑料、皮革等行業;三是“水漲船低型”,即產值增長較快,但利潤增長遠低于產值增速甚至利潤出現負增長情況的行業,如造紙、家電、日化行業。
作為擁有最權威數據和分析實力的行業專家,最近造紙業的發展形勢讓郭永新感到擔憂:“今年1-7月份,全行業機制紙及紙板行業產量增加15.56%,產值增長25.59%,但利潤增長卻是-4.92%。和去年相比,今年新增的15%的產量相當于白干了!
郭永新強調說:“更讓人擔憂的是,造紙業的這種形勢與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其他行業的運行走勢反差都很大,F在是應該認認真真研究一下原因,尋找發展對策的時候了。”
頂壓前行
中國輕工業經濟運行及預測預警系統發布了7月份中輕造紙行業景氣指數,7月份中輕造紙景氣指數102.92點。其中:產值景氣指數為109.12點,銷售產值景氣指數為108.86點,出口景氣指數為99.89點,資產景氣指數為102.22點,利潤景氣指數為88.18點。
中輕指數的基數是2008、2009、2010三年中行業的平均增長率,景氣指數低于100,就是低于了全行業三年的平均增長水平。目前造紙利潤指數繼續處于“藍燈區”,屬趨冷狀態。
一些上市公司上半年年報也印證了中輕造紙指數的準確性。如:美利紙業8月14日晚間公布中報,公司上半年營業總收入6.27億元,同比增長17.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98.86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17元。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我國造紙業2010年產量為10035萬噸,以此為基數,15%的產量增長,一年下來就是1500萬噸,相當于一個龍頭大省全年的產量總和。而這些沒有產生利潤的龐大的產量,讓郭永新感覺像自來水流走了一樣可惜。
根據郭永新的描述,全國的宏觀經濟形勢還是不錯的。不論是GDP的增長,還是產品出口的增速,都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整體增長無憂。整個輕工行業也不錯,雖然各行業在出口方面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但一些企業采取減少長單比例、與銀行合作進行“遠期結售匯”業務規避匯率風險及積極與客戶協商、適當提高產品出口價格等一系列舉措,化解出口壓力,目前出口額還是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幅度,仍處于正常的發展狀態。
郭永新說:“盡管原輔材料價格上漲增加了造紙行業的成本,客觀上擠壓了造紙行業的利潤空間,但也有一些行業成功消化了成本因素,穩住了行業利潤優率水平,比如豬肉價格漲了56%,但火腿腸等食品制造行業的利潤水平反而提高了,為什么食品行業能夠成功轉嫁成本,而造紙行業卻做不到呢?這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食品屬生活必需品,有剛性消費需求,而造紙產品不是;另一方面,是造紙行業供給大于需求、產品市場價格提不到應有的水平上所致!
“啞鈴”困局
郭永新前不久參加了造紙行業一個關于廢紙資源利用的會議,不少企業家聽他演講時表示,現在企業日子過得比較困難,對于未來的形勢會是什么樣、企業下一步到底怎么走感到困惑。
針對這一狀況,郭永新認為影響造紙行業發展的因素很多,這此因素相互影響、博弈,影響著行業的走勢。從原料、環保、到市場,他列舉了12項影響行業發展的博弈:木漿、廢紙與非木纖維漿的博弈;進口廢紙與國產廢紙博弈;中國采購與外國本地企業使用間的博弈;廢紙來源相對壟斷與經營商眾多的博弈;廢紙循環低污染與脫墨化學助劑填加量間的博弈;纖維多次循環使用與質量保證間的博弈;原料供給總量增長有限與需求高速增長的博弈;造紙成本上漲與價格市場接受程度的博弈;大企業間攻城掠地搶占市場的博弈;企業個體環保水平與總量控制間的博弈;政策淘汰落后門檻快速提高與企業迅猛擴張間的博弈;中國紙業崛起與世界市場間的博弈。
既然國家的宏觀環境沒有問題,那么,造紙產業不景氣的原因在哪里呢?結合12項博弈,郭永新分析說,關健在兩點,一個是原料,一個是市場。造紙業正遭遇來自于上游原料和下游市場的雙重影響,如啞鈴般夾在兩頭的中間。
“今年國家對回收廢紙資源增值稅退稅的政策優惠取消了,這使得很多企業出現了原料上的困難。企業反映,國家廢紙產業政策變化后,加上廢紙收購的環節比較多,導致國產廢紙價格與進口廢紙價格持平甚至還高!惫佬抡f,一部分企業利用國產廢紙為原料,政策變化后,成本升高,當前一部分企業的經營困難和這是有關系的。
郭永新表示,一般情況下,當木漿價格高漲時,以木漿為原料的高檔紙種利潤變薄,但以非木纖維為原料的中檔紙種的效益較好;而當木漿價格下跌時,高檔紙利潤水平提高,但以非木纖維為原料的紙種就經營困難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國際木漿價格暴跌,有企業就說木漿價格比我草漿的成本還低,做草漿的沒法干了。今年不少企業都在擴張,對廢紙的需求增長迅猛。我們產能增長很快,新建項目中很多是以廢紙為原料,F在漿價比年初略有下調,而廢紙的價格受需求較旺的影響,還在高位徘徊。原料價格的居高不下,影響了行業的利潤景氣。
針對國產廢紙的資源利用,他認為企業在建立廢紙回收打包廠方面需更加理性!坝胁簧倨髽I都在喊提高國產廢紙的使用率,實際上,居民家中的廢紙一般都賣了,并沒有浪費掉,企業建立打包廠,只是把社會上的廢紙資源再分配,從以前縣、鄉里的中小紙廠轉移到了大紙廠手中,廢紙資源不會有很多的增加。”
郭永新說,“這是常識性的知識,一些企業沒有做認真分析,跟著建設了很多的打包廠,使得廢紙回收企業間也出現過度競爭進而影響效益的情況。”
快速盲目擴張,也表現在市場上。支撐郭永新觀點的一個例證是銅版紙。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國外市場不景氣,國外部分銅版紙企業減產、停產,想把價格穩定住。這給中國銅版紙出口機會,銅版紙成為中國造紙行業在2009年出口的亮點。出口的轉好,也刺激了國內企業投資銅版紙的信心,加快了建設的步伐。
后來美國開始對中國銅版紙提出反傾銷、反補貼,2010年4月,歐盟也開始了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提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到“雙反”落定,國內數家大企業的銅版紙項目集中投產了,市場壓力驟然加大。上個月,泰國又提出對中國銅版紙的反傾銷調查。
他說,銅版紙和新聞紙兩個紙種,在2011年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已經被排除在鼓勵類之外了。從目前的市場供求來看,已經出現了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即使現在說鼓勵,估計也沒有信心和條件了。但是產業發展的成敗得失,需要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借鑒!艾F在到了我們認真研究產業規律、思考未來發展戰略的時候了。”郭永新說。
臨界盤整
與遭遇原料和市場的“啞鈴”困局相比,一直懸在造紙業頭頂的環保達摩克利斯之劍似乎更加危險,只是被我們有意無意的淡忘了。
按國家統計局2010年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2010年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工業總產值10559.9億元,其中紙漿制造364.9億元,紙張(包括機制紙、手工紙、加工紙)產值5850.4億元,而全國工業總產值為707772.16億元。按此計算,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49%;而不包括紙制品的制漿造紙業,造紙業產值只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0.88%。
然而,和不到1%的產值占有率相比,制漿造紙業COD排放卻占到全國工業企業COD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盡管這兩年造紙業節能減排取得很大進展,尤其是完成全行業大部分產值的大企業的COD排放在整個行業中的比例非常小,但由于其他行業也都在進步,環保部網站統計數據仍認為,造紙行業在2010年的COD排放量占全國工業COD排放總量的35%。
郭永新說,一個行業占據社會的資源應該和其對社會的貢獻基本相當,造紙業以0.88%的產值貢獻占35%的COD排放總量,這是難以長久維持下去的。隨著國家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國家勢必會逼迫造紙業COD比重下降,如果按目前比例的一半提出下降標準,對造紙行業將意味著什么?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郭永新覺得,造紙業要發展成為質量效益型、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就必須脫胎換骨,造紙業不應該占用這么多的社會資源。0.88%的產值、占35%的COD排放總量這個狀況不改觀、不解決,大面積關閉造紙企業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