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日前在蓉城成都強勢出爐,中石化繼續領跑。與中石化蟬聯榜首7年之久的滿意答卷相比,涉林企業成績依舊“穩定”,除林漿紙企業尚能留住一席之地外,其他在業內聲名赫赫的涉林企業依舊無一上榜。
涉林企業為何總不能入圍中國500強?涉林企業在通往500強的道路上究竟還要走多遠?
相比2010年,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以營業收入論英雄的入圍門檻大幅度提高,讓本來就步履蹣跚的涉林企業在通往500強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艱辛。
縱觀中國500強企業名單,壟斷行業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林業(黃頁,供應,求購,產品,新聞)作為國民經濟的第一產業,實在難以與之抗衡。而隨著天保工程的深入實施,涉林企業想要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達到二者的平衡共贏,也著實需要花費不少心思,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似乎也延緩了涉林企業沖擊中國企業500強的腳步。
除了壟斷行業的穩固地位外,制造業和服務業也逐漸加快節奏,不斷升溫,向500強企業進軍。然而與汽車制造業,釀酒制造業,互聯網傳媒、商務、娛樂服務業等行業也有差距的是,涉林企業囊括的制造業、服務業總是與較低的產品附加值糾結在一起,難以獨善其身。
目前,很多涉林企業還停留在對林產品的粗獷經營,缺乏對產品的精深加工,資源難以得到充分利用,經濟效益得不到最大限度發揮。近年來,雖然涉林企業在不斷轉變發展方式,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轉變,然而在短時間內,歷史遺留下來的弊病很難得到實質性的改變,這無疑成為制約涉林企業向500強道路邁進的最大絆腳石。
涉林企業行業競爭性的不足也是其無緣中國企業500強的重要原因之一。涉林企業大多缺乏對消費者的深入研究,往往閉門造車,造成與市場的脫節。與此同時,涉林企業品牌經營的理念還停留在概念階段,鮮少在品牌文化經營實際行動上下苦功夫。
從500強榜單上不難看出,東部發達地區的企業占據絕對優勢。的確,東部地區雄厚的資本積累、開放的投資環境、靈活的創新理念及充足的人才儲備都占有明顯優勢。涉林企業無緣500強,似乎也能夠從東部地區的地域區位優勢略見端倪,找到一些答案。
試想如果涉林企業能夠真正地平衡生態優勢和經濟優勢,通過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產品附加值,發展規模林業經濟,拉動內需的同時穩定出口,做大做強林業經濟,那么,涉林企業榮登中國500強榜單也不是夢,涉林企業走上中國500強的紅地毯也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