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紙:搬遷利好助推股價 游資炒作近期大盤震蕩下行,然而萬綠叢中一點紅,ST宜紙卻在近兩個月間逆勢上漲。從5月31日最低價8.98元到9月5日最高價16.56元,區間最高漲幅達84%。
從業績方面來看,公司中報顯示上半年虧損1194萬元,而在之前市場關于重組的傳聞被否之后,ST宜紙最近重大利好依然集中于廠房搬遷帶來的巨大收益。
根據當地資深地產人士分析,若按目前的地價與房價,ST宜紙廠房搬遷帶來的土地收益不會低于10億元。
知名游資參與
8月23日,ST宜紙公告稱,公司老區生產系統已于8月21日全面停產,并開始進行土地、資產處置相關前期工作,啟動公司整體搬遷。
由于ST宜紙的設備老化,大多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品,技改與環保成本高,產品結構不合理,不虧損反而不正常。正因如此,搬遷的目的是為了使企業的設備更先進,產品的結構更加合理,降低企業沉重的包袱。
其實早就有關于ST宜紙的搬遷傳聞。2008年初,公司曾向媒體證實,有搬遷至江安縣陽春工業園區的計劃;江安縣政府網當年還進行過環評公示。出乎意料的是,今年5月27日ST宜紙公告稱,擬整體搬遷至宜賓市南溪縣裴石鄉麻柳壩。
在5月27日公告之前,南溪縣政府網站已經公布了ST宜紙整體遷建項目簽約南溪的新聞。5月9日發布的“宜賓紙業整體搬遷技改項目一期工程二次公示”顯示,一期工程占地為1000.05畝。遷建地為屬南溪縣規劃的裴石輕工業園區,西邊位于麻柳壩、北臨裴石場鎮,政府公示顯示,園區規劃面積為5.56平方千米(8340畝)。
記者注意到,南溪縣國土資源局近期的掛牌出讓成交公示中,同處裴石鄉編號為“NT-2011-05號第二宗”的工業用地,成交價格約為9.7萬元/畝。據此,ST宜紙新區一期工程地價為1億元左右。
正是5月27日這則公告發布后,ST宜紙股價開始飆升。在大盤不景氣的背景下,三個月時間股價最高漲幅達到84%。
ST宜紙7月8日龍虎榜顯示,買賣前五席位上均無機構身影,而是多家知名證券營業部參與該股。
光大證券寧波解放南路買入1056萬元,五礦證券深圳金田路買入797.46萬元,國泰君安證券青島南京路買入501.57萬元,招商證券成都西一環路買入450.97萬元,招商證券深圳常興路買入434.05萬元;招商證券深圳常興路賣出1484.88萬元,齊魯證券廈門蜂巢山路賣出793.62萬元,中信建設證券瀘州市濱州路賣出359.1萬元,華西證券成都高升橋賣出294.19萬元,廣發證券錦州解放路賣出156.57萬元。
搬遷資金來自老區土地拍賣
7月23日,ST宜紙公布搬遷方案,搬遷將新增投資15億元。公司表示,資金來源主要是土地處置收益、政府對搬遷損失及搬遷成本的補貼和銀行融資。但從公開資料看,按照ST宜紙目前的負債情況,可以判斷銀行融資幾乎沒有可能。
宜賓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向媒體透露,當地政府在資金方面給予了ST宜紙全力支持,主要來源于老區土地拍賣的收益。他表示,扣除相關稅費及經濟適用房費用等外,大部分收益都將用于支持企業的搬遷。
記者了解到,ST宜紙老廠區岷江西路地塊位于宜賓市“五糧液特色街區”規劃之中。根據當地政府最近公布的“五糧液特色街區(北區)城市設計”公示內容,老廠區的體育館及辦公區域被規劃為“休閑活動中心”;老廠區則包含“白酒品牌發布及會展中心”、“主體休閑居住區”、“SOHO商住區”、“總部辦公區”等內容。
據了解,公司老廠區緊鄰宜賓學院,附近2010年初開盤的書香府第,所屬地塊“E-12-01、E-12-02”于2009年6月的競得價為1960元/平方米。若按2009年的地價計算,ST宜紙老廠區約500畝的土地價值超過6億元。當地資深地產人士分析,若按目前的地價與房價,加之規劃的“五糧液特色街區”,ST宜紙的土地收益不會低于10億元。
公司搬遷后,新上項目主要是市場前景發展較好的食品紙,包括化學竹漿9.5萬噸/年,化機漿6.8萬噸/年,食品紙10萬噸/年,文化紙10萬噸/年。
有媒體對其進行實地考察,在南溪縣政府的內部宣傳欄看到介紹 ST宜紙的落戶情況:“宜賓紙業于2011年5月落戶南溪縣裴石輕工業園,占地3000畝,總投資60億元,預計產值100億元,年利稅約20億元,能解決就業3000人,預計兩年后投產!
關于市場關注的竹資源情況,當地統計,目前能滿足40萬噸竹漿紙產能需求。而ST宜紙首期規劃為竹漿9.5萬噸,資源供應不成問題。按照南溪區“十二五”規劃要求,生態綠化率將由現在的28%提高到40%,特別是當地豐富的河灘地與竹資源種植,將為造紙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其實,在此之前南溪區已引進了另一家大型民營造紙企業——藍天紙業。該公司由原宜賓宏遠紙業改制組建。2008年遷往南溪之后,主推的白板紙市場表現一直較好。
從近年來ST宜紙的發展來看,2002年企業大幅虧損之后,被委托給宜賓天原集團經營,但業績并沒有大的改觀,此后的2003年到2007年,經營每況愈下。到2008年,經營權最終被宜賓市國資委收回。
終于ST宜紙要搬遷了,雖然當地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高負債與高投入依然是ST宜紙所要面臨的困境。
根據最新公告,ST宜紙8月21日已全面停產,下一步開始進行土地、資產處置相關工作。目前,公司的473畝工業性土地使用權,在2003年12月31日就已經抵押給銀行,為宜賓紙業集團向銀行借款7227萬元。到2006年,該筆借款的債權人已由原貸款銀行轉為宜賓市國資公司,但目前借款尚未歸還,抵押也尚未解除。這不得不讓人為公司未來擔憂。
業績年年不理想
據了解,ST宜紙是西部地區最大的新聞紙、食品包裝原紙、文化紙生產企業,也是第一張國產新聞紙誕生企業。但是“最大”并不代表業績就一定會好。
7月28日,ST宜紙發布半年報稱,該公司實現紙品總產量80301 噸,同比增長13.09%,實現營業收入3.95億元,同比增長14.43%;凈利潤虧損1142.53萬元,同比大幅下降116.18%。
ST宜紙表示,通脹加速上揚,原燃料價格不斷攀升,紙品價格上漲困難,同時雙膠紙和食品紙又進入淡季,公司的外部經營環境極其嚴峻。其實,這并不是ST宜紙虧損的最根本原因。同類上市公司上半年并沒有出現虧損。
查看歷年來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情況,記者發現,歷年來很少有機構參與其中。截至6月30日,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除了宜賓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外,剩下的八位股東均為個人。
其中,位居流通股股東第三位的田秀文潛入ST宜紙的時間已長達三年。田秀文最早出現在ST宜紙2008年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截至當年年末,其持股增加至275.11萬股。截至今年上半年,其持股量為200.34萬股。
事實上,田秀文持股三年回報驚人。二級市場上,ST宜紙從2008年年末的3.59元上漲至2011年9月5日的最高價16.49元,區間漲幅高達3.59倍。田秀文持股市值已大幅攀升至3303.61萬元。
翻看歷年公司業績情況,可以發現公司業績一直不理想,幾乎是年年虧損。從2006年以來ST宜紙連續多年虧損。除了2008年獲得政府補助后實現485萬元凈利潤外,2006年、2007年、2009年分別虧損6491萬元、8854萬元、6384萬元。在2010年實現1027萬元利潤后,今年一季度再次虧損649萬元。
從公告來看,公司毛利率呈整體下降趨勢,且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雖然公司歷年來各項費用率與行業平均值差距不大,但正是由于毛利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原因,使得即便在盈利年份,銷售利潤率也僅維持在1.5%左右,仍然大幅低于行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