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早盤造紙板塊領漲大市,福建南紙最高上漲8.91%。雖然,歐美對中國銅版紙進行反傾銷,使國內銅版紙失去部分國際市場,但亞洲國家需求猛增帶動國內2011年上半年紙產品出口仍實現較快增長。亞太經濟中長期仍將保持增長態勢,有利于造紙行業出口的穩定增長。因此在歐美債務危機和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國內造紙企業仍能抓住淘汰落后產能、行業整合的契機,實現做大做強。具有完善的林、紙、漿一體化產業鏈的太陽紙業、岳陽紙業、晨鳴紙業,以及產品具有定價能力的凱恩股份將在全球化競爭的大浪中脫穎而出。
雖然,歐美對我國銅版紙進行反傾銷,使我國銅版紙失去部分國際市場,但亞洲國家需求猛增是2011年上半年紙產品出口實現較快增長的主要原因。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共出口紙及紙板(未切成形的)226.5萬噸,同比增長22.8%,價值23.9億美元,增長34.3%,其中新聞紙出口1.2萬噸,同比下降75.1%;牛皮紙、無機物涂布紙和瓦楞原紙分別出口6.4萬噸、133.8萬噸和1.2萬噸,分別下降2.6%、增長22.8%和180.3%;銅版紙出口66.1萬噸,增長10.4%。
亞洲國家需求強勁
出口增長的亮點是無機物涂布紙,印度、東盟市場需求的猛增,有效地緩解了歐美市場疲軟的壓力。預計亞太經濟會受到歐美影響,增長會因此減緩,但中長期仍將保持增長態勢,有利于造紙行業出口的穩定增長。
上半年,我國對東盟出口無機物涂布紙17.5萬噸,增長22.3%,其中,對印度出口無機物涂布紙12.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1.4倍;對歐盟和美國分別出口涂布紙6.9萬噸和3萬噸,同比分別下降51%和60%。
而受到歐美反傾銷沖擊最大的是銅版紙,日本、東盟需求強勁難以緩解銅版紙出口企業的壓力。由于歐美經濟增長放緩,對我國銅版紙反傾銷短期內仍難以取消,因此銅版紙制造企業仍有一定的后顧之憂。
上半年,我國對東盟出口銅版紙9萬噸,增長43.1%,占同期我國銅版紙出口總量的13.6%;對日本出口銅版紙13.1萬噸,增長21.5%,占同期我國銅版紙出口總量的19.9%;受歐美“雙反”影響,我國對歐美出口銅版紙大幅減少。
出口寡頭壟斷格局形成
歐美主要國家的反傾銷政策,一方面促使國內出口導向性的造紙企業加緊修煉內功,優化產品結構;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提升,優秀企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其中晨鳴紙業的全資子公司山東晨鳴、太陽紙業的參股企業兗州天章紙業位列其中。
上半年,我國出口貿易額集中于出口額排名前10位的單位中,其中,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和芬歐匯川(常熟)紙業有限公司繼續分列第1名和第2名;寧波中華紙業有限公司和金華盛紙業(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分列第3名、第4名;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寧波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分列第5名、第6名;濮陽龍豐紙業有限公司、兗州天章紙業有限公司、河南省江河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恒安(中國)紙業有限公司位列后4位。
國內需求緩慢復蘇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造紙行業結構調整下,經歷2010年全國造紙及紙制品產業開始緩慢復蘇,整個產業工業銷售產值增長延續緩慢上揚,企業盈利能力緩慢上升。
2011年1-6月造紙行業。累計創造工業銷售產值為5,601.06億元,實現同比增長27.45%,增幅較上年同期收窄3.04個百分點,6月當月工業銷售產值1,125.12億元,較上月工業銷售產值增產124.88億元,較上年同月工業銷售產值增加215.3億元。
近期紙品價格基本平穩、木漿略有反彈
8月8日-14日當周,市場價格基本穩定。由于市場需求無明顯改善,加上一些紙企新增產能的逐步釋放,近期內紙品表現略為疲軟。晨鳴紙業80萬噸銅版紙8月投產,新產品價格在6200元/噸,使銅版紙略顯弱勢。
其中銅板紙、雙膠紙維持不變,每噸價格基本維持在6200-6400、7000-7400區間。白板紙市場價量平穩,金鷗維持5600-5700元/噸不變;白卡紙報價不變,仍在7200-7300元/噸小幅波動。
明顯弱勢的是新聞紙和包裝紙,新聞紙與上周相比微幅下調,由于歐美經濟低迷,出口用量較大的包裝用紙價格下行。在國際市場上,除掛面牛皮紙溫和上漲外,其他各包裝用紙價格普遍下行。
木漿價格短期反彈
由于木漿市場去庫存成效顯著,成交回暖,前期已有企穩跡象的針葉漿價格本周強勢反彈,主流品種報價普遍有150元至250元的漲幅,闊葉漿價格維持穩定。
受歐債危機及標普下調美債信用評級等負面因素影響,本周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匯率等波動劇烈,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在國際漿價下滑、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情況下,預計木漿市場報價不會延續大幅上揚態勢。
人民幣升值加快 企業匯兌收益增加
8月16日,人民幣在連續4個交易日刷新匯改記錄以后,再次對美元創出新高,實現五連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3925元,首次突破6.40大關。
作為全球最大的紙漿進口國,造紙行業目前是我國第三大用匯行業,接近60%的木漿和超過40%的廢紙需要進口。因為進口原料占較大比例且出口較少,人民幣升值總體利好造紙行業。
德邦證券研究報告測算顯示:若人民幣升值1%,造紙行業凈利潤增3.25%;若升值3%,行業凈利潤增9.57%。2011年上半年,民豐特紙匯兌凈收益同比增長逾5倍,致使該公司財務費用同比下降24%。
不過,人民幣升值,造紙企業能從中獲益,但僅僅是能錦上添花而已,打造完善的林、紙、漿產業鏈才能保證企業的穩健發展。目前自制漿比例較高的晨鳴紙業(000488)、太陽紙業(002078)和岳陽林紙(600963)等上市企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小,在產業鏈建設中冶走在行業前列。
由于美元匯率波動和全球紙漿需求受經濟影響較大,以美元計價的紙漿價格造成大幅波動,2008年紙漿價格大幅回落,使造紙行業在2009年經歷了一段漫長而又痛苦的消化原料庫存時期。
雖然2008-2010年人民幣保持年均5%左右的升值幅度,但造紙企業中保持業績穩定的屈指可數,大部分企業由于沒有穩定的紙漿來源,僅僅保持微利,而且業績波動幅度很大。
2008年國際軟木紙漿每噸價格最高達900美元以上,而2009年大幅回落,2009年5月最低到過590美元,因此依賴原料進口的造紙企業經營業績波動較大,如青山紙業(600103)2009年虧損1.95億元,而2008年凈利潤僅590萬元,2010年凈利潤也僅僅恢復到5,537.77萬元。數年的盈利難以彌補一年的虧損。同樣福建南紙2008年-2010年凈利潤分別為356.62萬元、虧損44771.9萬元、1090.71萬元,2009年的虧損按照2010年的經營狀況需要41年才能彌補虧空。
反觀自制漿比例較高的企業業績穩定,如太陽紙業2008年-2010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29億、4.79億元、6.36億元;晨鳴紙業三年凈利潤分別為10.75億元、8.36億元、11.63億元;岳陽林紙為1.33億元、0.94億元、1.57億元。
目前,造紙企業業績增長放緩,主要是因為通脹使廣大居民在食品上消費比例增大,而耐用品等生活支出略有減少。另外少量原來出口的產品因歐美市場萎縮回流國內市場,壓低了國內產品價格,降低了行業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