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作為陜西的“母親河”,滋養著八百里秦川,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渭河水質污染問題日益凸顯。26日,陜西省水利廳對渭河整治總體情況進行了公布。其中,關閉污染源頭與建污水處理系統成為焦點。
渭河是黃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長818公里,流域面積13.43萬平方公里。發源于甘肅省渭源縣的烏鼠山,流經甘肅、寧夏、陜西三省,由寶雞峽進入陜西省境內,于陜西潼關注入黃河。渭河之水灌溉著兩岸1400多萬畝良田,養育著陜西64%的人口,沿線大中城市密集,集中著陜西省65%的生產總值,是中國工農業、國防、科研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隨著工業興起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渭河水質污染呈加劇趨勢,F在,渭河是關中唯一的廢污水承納和排泄通道,以全省18%的水資源量,接納了全省78%的工業廢水和86%的生活污水。在非汛期,渭河寶雞市以下河段流淌的基本上是城市污水,水質多為V類或超V類,水質污染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
陜西省水利廳廳長王鋒說,陜西計劃從今年起,用5年時間,概算總投資607億元,進行渭河的綜合整治。其中2011年到2013年重點開展防洪工程建設,2012年到2015年重點建設生態景觀和水污染防治工程
截至目前,渭河流域規劃建設的50座污水處理廠已建成44座,日污水處理能力及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將獲得大幅提升。同時,渭河流域的5家全化學制漿造紙企業投巨資建成了堿回收工程,24家無脫墨廢紙造紙企業完成了“零排放”工程,23家果汁企業建設了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其它30余家造紙企業實施了節水減排工程。另有74家“污染源”企業被關閉。
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底,渭河水質與2009年同期相比,多個斷面水質明顯改善,特別是潼關出境匯入黃河的斷面各項污染物濃度顯著下降,水質首次全面達到“Ⅴ類”水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