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安多部門聯合執法,取締紙廠
昨天,興安縣政府聯合工商、環保、工信、公安等十幾個部門,展開了一場針對“小紙廠”的聯合執法行動。興安方面表態:堅決依法取締、關閉無證小造紙企業,對于有證的造紙企業,也必須在今年年底前徹底停產。
上月,晚報對興安縣華江瑤族鄉毛竹廢料加工企業小紙廠進行了曝光,引起了社會各界及興安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
昨天上午,記者跟隨10多個部門的執法隊伍,來到華江瑤族鄉。執法隊伍到達華江同仁村委楊田村時,村內一家家庭作坊的小紙廠已經停止生產。據介紹,這家小紙廠屬于無證無照企業,現場的惡臭氣味令人掩鼻嘔吐。經多方尋找,紙廠老板還是緊閉家門未能找到。于是,隨行的供電部門人員用帶來的絕緣棒,找到為該廠生產供電的變壓器,斷掉其生產用電,切斷其繼續生產的可能。
執法隊伍又來到升坪。這里山路崎嶇,在四面環山的隱蔽環境下,隱藏了一家小型造紙廠,其生產污水沿著小道流進小溪,紙廠當時也處于停業狀態。執法部門同樣依法取締,斷其電源。
對于附近一家有證有照的竹廢料加工廠,執法部門也進行了嚴格審查,發現有部分地方存在跑料和排污水的情況,執法部門督促其立即進行處理。該廠老板也很配合,保證即刻著手解決存在的問題。
據本次行動的負責人、興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徐建強介紹,這次整頓的目的是保護漓江的心臟,打造生態華江,通過“堵”與“疏”相結合的方法,從源頭徹底取締這些非法、有污染的企業。全縣25家造紙企業均在整頓范圍之列,其中華江瑤族鄉共14家小造紙廠。2家無證無照的工廠已經被強制勒令立即停止生產;對于有證有照的企業,也必須在今年12月31日前徹底關停,在過渡期內,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做到不污染環境,依法生產。
而他說最重要的在于“疏”。興安縣是全國的毛竹之鄉,目前全縣有毛竹加工企業100多家,每年產生竹廢料約40萬立方米,如何解決這些邊角廢料,幫助農民確實創收很關鍵。他表示已經約談生產廠家,并會從政策上支持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積極為關停企業做好轉產協調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