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至30日,評估中心組織行業專家對山東博匯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冶紙業銀河有限公司、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制漿造紙企業進行了現場調研。評估中心副主任劉薇同志與行業專家、石化輕紡評估部項目負責人等共6人冒著酷暑完成了此次調研工作。
山東省這3家制漿造紙企業起步較早,企業歷經多次改擴建,與海南金海、廣西金桂等一次性建成的制漿造紙企業相比,工程組成及廢水處理情況更加復雜,每家企業都涉及了數種制漿工藝,并配套多條造紙生產線,污水處理系統也經過多次改進。調研組重點就上述3家企業涉及的化學草漿、化機漿、化學漿、半化學漿等不同制漿工藝、堿回收工藝以及廢水生化+三級處理工藝等進行了現場考察,并與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
山東博匯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化機漿廢水送預酸化、IC厭氧裝置處理,化學草漿、化學漿廢水送堿回收裝置處理,處理后的制漿廢水與造紙車間廢水、化工廠環氧氯丙烷廢水(占比25%)混合后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處理廠采用“物化+厭氧/好氧處理+深度處理”組合流程。深度處理采用山東省環科院的“磁化+仿酶”處理工藝,整個三級深度處理過程COD去除率在75%左右,最終出水COD在53mg/L左右。
中冶紙業銀河有限公司包括麥草化學漿、麥草/棉桿半化學漿、化機漿、廢紙漿、文化紙、瓦楞紙等生產線。麥草化學漿、半化學漿黑液混合后經堿回收裝置處理;麥草漿中段廢水、文化紙車間廢水經初沉后進入卡魯賽爾氧化溝處理;化機漿、半化學漿、廢紙漿、瓦楞紙車間廢水經初沉后進入水解酸化池進行水解酸化反應,然后進入IC厭氧反應器,厭氧出水進入克魯賽爾氧化溝處理;二沉池出水COD達到200mg/L,部分回用,其余廢水經Fenton氧化深度處理+V型濾池過濾后排放,出水COD濃度低于60mg/L。
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采用Andritz公司MVR蒸發系統處理化機漿廢水的企業,可實現化機漿車間廢水零排放,蒸發后黑液固形物含量由1.6%增加到15%,與化學漿黑液混合后經六效蒸發使固形物含量進一步增加到75%后送堿回收爐燃燒。北廠區配有日處理能力6萬立方米的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北廠區化學漿中段廢水、造紙車間廢水,采用“預處理+厭氧/好氧+三級深度處理”組合工藝。三級深度處理平行采用Fenton氧化和淺層氣浮兩種工藝,出水COD均能達到80mg/L以下。南廠區配有日處理能力3萬立方米的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南廠區造紙車間廢水,采用二級生化處理工藝,出水COD小于80mg/L。南、北廠區處理后廢水一并送氧化塘處理,出水COD基本穩定在60mg/L以下。2007年太陽紙業啟動了兗州市中水資源化工程的建設,可解決兗州市東北部缺水區的農業灌溉用水,節約地下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價值。
至此,評估中心2011年重點工作之一“制漿造紙廢水處理達標可行性調研”的現場調研工作全部結束。下一階段,將結合第一階段的調研情況,對現場調研資料、數據進行全面整理,梳理分析現場調研中發現的關鍵問題,組織召開專題會進行深入論證,最終形成制漿造紙廢水處理達標可行性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