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宜紙昨日發布公告稱,受國內通脹影響,公司原燃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導致成本大幅增加,預計公司2011年上半年累計凈利潤仍將出現虧損,虧損額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0%。
事實上,ST宜紙的大幅虧損并非個別現象,大型造紙企業美利紙業去年虧損1.18億元,凈利潤虧損1548%;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業績繼續下滑,虧損1100萬元,凈利潤虧損224%。美利紙業稱,業績虧損原因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生產成本上漲幅度超過銷售價格上漲幅度,毛利率下降。另一家造紙企業青山紙業近期也傳來中報預虧的消息。這幾家企業的情況只是造紙行業的一個縮影,高通脹引發的成本壓力困擾著整個造紙行業。
有資料顯示,作為造紙原料的紙漿價格目前仍處于歷史高位區間,今年的走勢基本是高位震蕩。截至6月中旬,北方軟木牛皮漿歐洲市場美元報價今年累計上漲7.23%,對比去年同期的價格,報價上漲66.35%,歐元報價上漲60.81%;硬木牛皮漿美元報價上漲75.33%,歐元報價上漲69.69%。雖然原材料價格不斷創出新高,但紙價基本保持穩定,而外購原材料造紙企業毛利率情況并不樂觀,工信部因此已下達今年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744.5萬噸的目標任務。此次淘汰量約占行業產量的7.4%,淘汰力度較大。
經營困難的造紙企業紛紛走上重組之路。市場此前曾傳出ST宜紙“股權事宜”可能是兩大股東——宜賓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五糧液[35.93 -0.03% 股吧]集團之間的股權轉讓,但最新消息稱,ST宜紙可能將迎來新的戰略投資者。而晨鳴紙業[6.96 -0.57% 股吧]和美利紙業也紛紛加入重組的隊伍,只是重組之路都不那么順利。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通脹的壓力下,2011年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為744.5萬噸,較2010年的432萬噸增長72%,這一數值占2010年全國機制紙1億噸產量的7%,大大超乎市場預期。目前造紙行業產銷基本平衡,淘汰的這一部分產能必然將對市場產生正面影響。由于淘汰的落后產能主要是涉及一些規模小、設備落后、環保不達標的小企業,對于規模普遍較大的上市公司,特別是龍頭公司反倒是一個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