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開局之年,廣西林業“十一五”收官數字出爐:2010年,全區林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達到1277億元,是2005年的3.8倍,5年幾乎翻了兩番。之后,各省市區的同一指標先后匯集到國家林業局,廣西林業在全國的排名,從2005年第11位躍升到第6位,平均每年前進一位——由林業資源大。▍^)向林業產業強。▍^)邁進,廣西林業發展一年一大步。
夯實資源基礎——
讓林業發展有底氣
廣西近64%的土地為林業用地,人工林、速豐林、經濟林面積及商品材產量多年穩居全國第一位,全國林業大省(區)的地位進入本世紀就已確立。
“要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和林業強。▍^),首先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較高的森林覆蓋率,林業第一產業的基礎地位必須牢牢鞏固。”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十分注重“基礎”。
我區林業部門把造林綠化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突出發展商品林,突出推進“身邊增綠”。多年來,全區大規模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同時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依法控制森林采伐,森林資源逐年上升。
5年間,全區營造林1700萬畝,義務植樹3.7億株,森林面積凈增1888萬畝,總量達到2.06億畝——人均擁有4畝森林;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5年增加5.3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5年凈增9000萬立方米,總量突破6億立方米——人均12立方米。
2010年,在自治區領導的示范帶動下,各地紛紛開展“大種樹、優生態”主題活動和“百萬農戶種千萬棵樹”活動,有關部門先后組織了“廣西百萬青少年造林綠化行動”、“植百年巾幗樹、造家庭幸福林”等系列活動。
自治區林業廳總工程師蔣桂雄介紹說:“在全國5年一度的森林資源清查中,廣西是惟一連續多期保持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雙增長的省(區)!
加快林權改革——
給林業發展注活力
看著綠染一山的桉樹,種植桉樹7年的浦北縣樂民鎮莫村村民韋世壽說:直到林改,拿到“鐵證”,心才完全踏實。2009年7月浦北縣實施林改后,他選種良種樹苗,每畝桉樹4年下來可凈賺1200元,200多畝桉樹可以獲利24萬元。
自林改啟動以來,浦北林農發展林下經濟也熱情高漲,紛紛在林地里養雞、養牛、養羊。
從2007年開始試點,2009年擴大試點并全面推開,至2010年底,全區累計勘界確權1.84億畝,占總任務的91.6%,比全國平均水平快11個百分點;累計發證1.52億畝,占總任務的75.8%,比全國平均水平快8個百分點。自治區黨委、政府把推進林改作為提升廣西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堅持“五級書記抓林改”,高位推進,廣西林改工作一躍成為全國的后起之秀,被譽為“一面旗幟”。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全區約有350萬林農發展林下經濟1300萬畝,新增產值135.75億元,新吸納就業15萬人以上;全區從事林業的農民來自林下經濟的收入,人均約580元。
大步推動林改的同時,自治區林業部門不斷深化區直國有林場改革,出臺“績效考核、干部交流、收入分配”三項制度,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公司化經營。
2010年,13家區直國有林場總資產超過75億元,總經營收入27.8億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57%、2.2倍。
發展優勢產業——
為林業發展添后勁
有全國最大速豐林面積作支撐,廣西商品材產量從“十五”時期年均500多萬立方米,增加到“十一五”時期年均1400多萬立方米,成為全國最大木材產區。
有全國最大木材供給能力作支撐,廣西初步形成林槳紙一體化大格局,機制紙及紙板2010年產量達到280萬噸,產值實現85億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123%和337%。
2010年9月,投資79億元的廣西金桂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30萬噸化機漿項目投產,60萬噸造紙項目正式開工。
巨大的木材供給能力讓廣西木材加工規模得以迅速壯大。2010年全區木材加工業實現產值350億元,其中人造板150億元,分別為“十五”期末的6.1倍和3.4倍。
一批批國內知名大企業集團紛至沓來,在廣西投資興業。香港投資的廣西豐林木業集團已經成為廣西最大的林板一體化企業,資產和產銷規模逾10億元。全國500強企業江蘇陽光集團與廣西林業集團合作,投資30-50億元,發展木材精深加工。
一時間,廣西林業成為國內外大企業競相投資的熱點。
轉變發展方式——
向林業強區大進軍
“十二五”期間,轉變發展方式成為廣西林業的主旋律,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思路,重點扶持5大優勢產業,著力培育6家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8大特色產業集群和20家自治區級林業龍頭企業。
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 廣西林業正在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開放合作,特別是擴大與林業大國、東盟各國和林業產業發達地區的交流合作,支持林業企業“走出去”。
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廣西林業總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其中造紙業產值800億元,木材加工業產值700億元,油茶產業產值200億元,花卉產業產值150億元,商品材年產量2200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1500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