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一段時期以來,在許多地方的文房用具市場上,宣紙的價格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有些地方甚至因漲價出現了脫銷的現象。因為宣紙是書畫家創作所必須使用的基本材料,因此書畫界對于這一問題比較關注,眾說紛紜。我們擬對這一問題,做一系列報道。既對目前宣紙市場相關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也希望引導美術家對于美術材料有更深入的認識。您既是宣城市的領導,又是這一方面的行家,請您就目前宣紙的產業發展現狀等問題,談談相關情況。
高:好的。首先,宣紙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靶垺币辉~最早見于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好事者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這是對宣紙最早最直接的命名,所以有宣紙起于唐代說。當時的宣紙概念,包括屬于古宣州管轄的涇縣、宣州、太平、寧國等地產的紙張。
現代宣紙的概念和定義,首先是由于它的材料決定的,主要就是利用產自安徽宣城涇縣一帶的青檀皮和高稈沙田稻草為材料,按照傳統工藝在宣城地域內所生產的紙張。1995年,涇縣被授予“中國宣紙之鄉”稱號。2002年,涇縣又被國家批準為“宣紙原產地域”。 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宣紙國家標準》,規定“采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并利用涇縣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經過特殊的傳統工藝配方”生產出的高級藝術用紙,才是宣紙。所以,現代宣紙是具有原產地保護特征的傳統工藝產品。嚴格來講,宣城以外地區生產的書畫用紙,都不能稱之為宣紙,只能叫書畫紙。
現在,宣紙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一紙難求的現象。我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狀況,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到當前階段,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和愛好,書畫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文化產業異軍突起,各種各樣的書畫培訓、書畫展示等藝術活動發展很快,宣紙需求量有了較大的提高。宣紙不是一下子火爆起來的,而是在近些年逐步提升的結果,書畫藝術發展、創作隊伍的壯大是核心需求。其次,人們對于宣紙的文化意義和稀有性的認識有了提高。宣紙制作有108道工藝,是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在當代還被廣泛利用的一個典型代表,代表了一種國粹精神。三是宣紙原材料生產的周期比較長,如果要增加產量,原料供應不足是主要問題。就其主要的原材料青檀來說,一棵青檀樹要生長10年后才能轉化為生產原料,取下的青檀皮還要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處理,才能用來造紙。四是勞動力的問題。制作宣紙的勞動強度大,是一項苦活累活,尤其作為核心技術的撈紙、曬紙等工種,習藝周期長,一旦成為一個技術工人,就意味著要做一輩子,發展前途有限。雖然現在紙廠采取提高核心技術工人工資等辦法留住人,但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外面的世界有許多機會,他們寧愿出門打工而不愿意做紙廠的技術工人,造成后繼乏人。五是宣紙特有的“千年壽紙”和越陳越好用的特性,被一些人看作是一種投資,助漲了宣紙的價格。這幾種因素加在一起,造成了市場相對緊張的局面。
就以上原因分析,對于宣紙漲價甚至脫銷這一現象,我認為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紙價上漲,這其中還有銷售方式改革的影響。這不是盲目漲價,而是回歸理性。因為宣紙過去采取的是廠家直銷方式,容易造成市場惡性競爭、互相壓價。特別是有極少數的一些經銷商,利用普通人對宣紙和書畫紙的區別認識不是十分清楚的心理,以100元—300元每刀的書畫用紙當宣紙賣,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宣紙的市場,F在一刀凈皮宣紙的成本在460元以上,如果市場上出現低于400元每刀的紙,基本上不可能是正宗宣紙。
記者:因為造紙技術的發展,書畫用紙的材料逐漸多樣化,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全國生產書畫用紙的地方逐漸影響也越來越大,如四川夾江、浙江的龍游、富陽等等。當前,對于宣紙的認識,尤其是宣紙與書畫紙的區別等問題,對于許多使用者來說,辨別得不是很清楚。請您結合宣紙的生產、工藝、材料等方面問題,為我們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高:宣紙與書畫紙雖有類似之處,但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原料成份和制作工藝上。書畫紙主要是指用草漿(一種叫作龍須草的植物)、竹漿,或者桑樹皮、楮樹皮、枸樹皮等材料生產的,其使用效果和保存年限,和宣紙不同。
因為產量的關系,在書畫用紙市場上,宣紙所占的份額是比較小的。目前,全國每年各種書畫用紙的產量大約總量在2萬噸左右,而宣紙的產量大概只有600700噸左右,還有相當一部分要滿足出口需要,F在宣紙廠采取的銷售方式是設置區域代理,均衡發貨到全國各地,按照需求來配置。在宣紙價格方面,以凈皮紙來說,我認為市場價在700元-800元左右每刀,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價位。宣紙主要還是用來供應中、高層次書畫家的創作用紙,保障中高端需求,所以價格不應該降下來。對于一些中低層次的書畫愛好者或者是初學者來說,比如學生的書畫學習、練習等,所用的主要應該是書畫紙。
宣紙的制作工藝是一個發展過程,比如,在元代以前,宣紙的制造是只用皮料,純粹是皮紙,不加棉料,在后來的發展中,逐步通過不同的比例配置,造出性能不同的宣紙。
記:宣城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尤其是其名就來自于宣城的“宣”字的宣紙,可以說是安徽宣城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經濟名片,作為傳統工藝,它的發展面臨怎樣的問題?宣城對促進宣紙發展有哪些具體的行業政策?
高:保護宣紙傳統生產工藝和生態環境,充分發揮宣紙產業的生態、文化和經濟效益,對于促進宣紙產業跨越、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一個是要保證質量。宣紙越是好賣,越要保證質量。質量標準不能降低。擴大生產的前提,必須是改進工藝、提高品質。宣紙沒有優等品、一級品、二級品之類的說法,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合格品。凡是出廠的,都是合格品。宣紙是一種珍貴的傳統手工藝,從保護傳統文化的角度,我們也要打假,凡是假冒宣紙的做法,我們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另一個必須注意的就是保護環境。對于我們來講,保護宣紙這個文化品牌,還必須在生產環節強調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因為造紙的污染比較大。特別是宣城也是書畫紙產出的重要地區,僅涇縣一地,書畫紙的年產量就有7000噸左右。涇縣有多家書畫用紙生產廠,生產宣紙的只有六七家,其余大部分都是生產書畫紙的,尤以小企業及家庭作坊式生產比較普遍。對此,我們一方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行業實現自律和規范發展。同時,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對于紙廠的管理導向是宣紙為主,書畫紙為輔,逐步兼并,做大龍頭企業。對于一些小企業來說,在污水處理、質量監管等問題上,無法與大企業相比,其生產成本必然要高出許多。出于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需要,我們對書畫紙企業實行集中園區生產,引導生產企業進園區,采取建設污水處理廠集中治理的方式,降低書畫紙企業對環境的污染。要求生產書畫紙的廠家必須購買前期已經制作成型的紙漿,不允許在當地制作紙漿,不制漿,污染就小。在宣城所做的基本上是后期的抄紙、曬紙、撿紙等工序,避免環境污染,以清潔、環保的方式,保證宣城地區整體環境的維持。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必須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那就是必須保留一定數量的生產企業,只有一家也不行,要鼓勵行業競爭,防止通過壟斷來漲價。必須在保證貨源的情況下,正常漲價,這與囤積是兩回事。
三是要解決好原材料不足和勞動力成本高的問題。宣紙從材料準備到紙張出廠,周期一年以上。比如,宣紙的主要材料青檀皮,樹木種植周期比較長,在管理中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在取材的時候非常講究。過去,宣城的造紙企業曾經從湖北宜昌等地購買青檀皮,但是現在因為環保等原因封山育林,基本的原材料難以得到穩定的保證。對于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在用水、用電,原材料供給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對于沙田稻草的種植農戶,對于提供青檀皮的農戶,進行一定的收購價格補貼等等。另外,在林業管理方面,通過建設經濟林、生態林的方式,建設原材料基地。宣城有許多山崗、丘陵,以前以生長馬尾松以及一些雜樹為主,現在我們實行山地保護,開辟一些山地作為專門的青檀皮生產基地。比如紅星紙廠就已有8萬畝的生產基地,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產品質量。同時,我們要進一步重視傳統工藝的研究和改造。
記:對于宣紙的市場定位和未來發展問題,政府有怎樣的認識和對策?
高:宣紙在國內市場上占據的份額不大,市場定位就必須十分明確。世界各地有許多種不同種類的藝術創作用紙,宣紙應該是一種高級書畫創作用紙,這是宣紙的市場定位。宣紙生產不能單純地看作是買賣。它既是一種買賣的市場行為,也是一種服務行為。對于一些藝術已經達到一定高度的藝術家來說,需要具有特定性能的宣紙來配合他,需要紙張完全根據他的需要來做。宣紙有滿足中高端書畫創作需求的責任,要根據書畫家尤其是知名專家的需要、意見來調整生產工藝,F在宣紙廠的一個發展的措施,就是滿足高端藝術家的個性工藝需求。廠家針對一些專家的實行定制的方式,這既是一種經濟運作方式,也能夠宣傳宣紙和改進技術。比如李可染曾經對以前宣紙制造技術有很大的改進。我們的一個原則是,要讓宣紙到書畫家的畫桌上,而不能放在投資家的庫房里。我曾到宣紙廠做過調研,因宣紙越陳越好,造成一部分游資進來,一些商人盲目囤積,容易在短時期內抬高宣紙的價格,但最后還是會傷害到廠家。我們要防止囤積和游資的傷害,必須運用一些經濟手段來解決宣紙產業中出現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宣紙產品的開發,又不能完全依賴中高端的書畫家,其他類型的延伸產品也需要開發。比如日本用的紙卡、宣紙筆記本等等,都是可以開發的新項目。宣紙具有保存長久的特性,這是經過科學分析和化驗的,宣紙的主要材料青檀皮的青檀纖維中,含有一種植物苦素,蠹蟲不喜歡這種苦素,所以不吃宣紙,這是宣紙成為千年壽紙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用宣紙做高端筆記本,就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還有一些高端的書籍印刷、信箋紙張等等,也比較適合于用宣紙來制作。接下來,我們會在延伸產品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使宣紙有更廣的市場。
當前,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我們同世界其他文明的區別是什么呢?我們有別于他們的,是有深厚的傳統文化,而筆墨紙硯,就是我們文化的載體。文化是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斷增長。因此,我們要用保護文化瑰寶的態度,來保護宣紙產業,實現宣紙可持續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