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是第40個“六·五”世界環境日,西安市確定的主題是“踐行綠色環保理念,奉獻西安世園盛會,推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近日,圍繞西安生態環境的變化,西安市環保局局長羅亞民接受了本報的專訪。
記者:西安這幾年藍天越來越多,河流越來越清,城市越來越綠,景色越來越美,這些變化是如何取得的?
羅亞民:西安是西部最早啟動大氣環境污染整治的城市之一,燃煤鍋爐改造、汽車尾氣治理、餐飲業油煙整治和建筑揚塵監控等均先行一步。截至2010年底,西安市共關閉結構性污染突出的造紙企業252家,依法關停、取締無污染防治設施或不符合產業政策的128家電鍍企業。
2007年開始對污染嚴重的(皂加氵旁)河、新河、太平河集中開展了三年整治行動,截至目前,三河沿岸共關閉、取締違法排污企業70家。正是這些措施的良好執行,確保了2010年,西安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了304天,連續三年穩定在300天以上,轄區內十條監測河流的綜合污染指數下降,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多年保持100%。
記者:城市環境生態建設是一個難題,不能僅憑環保部門的努力就能夠實現,西安市是如何支持環境保護工作的?
羅亞民:為了做好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西安市政府明確了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目標及任務,每年都與區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將生態環境保護及建設目標任務納入綜合考評。
市上領導經常深入一線,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孫清云親臨污水處理廠建設工地調研,并專題研究污水處理廠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市場化問題。
陳寶根市長深入造紙企業和企業老板談心,并多次主持召開造紙企業關閉專題會,將關閉目標任務落實到區縣一把手。2009年市政協常委會兩次專題討論生態環保問題,2010年市人大制定了 《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等生態環保法律法規。
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全市13個區縣、8個開發區建立起水環境質量轄區政府負責制,截至目前,共對6個區、縣政府執行經濟處罰150萬元,有效地增強了各級政府加大治污工作的決心和力度。
記者:今后在西安的環境生態保護方面還有哪些是需要我們去加強的?
羅亞民:珍愛自然是每一個現代人的神圣職責,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前不久,全市環保志愿者總隊成立了,全市大學生環保社團聯絡總站設立了,這些都為環保志愿者開展環保行動搭建了平臺。只要我們每個環保志愿者都能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主動與破壞環境的人和事做斗爭,我們就有理由堅信,我們古城西安的天一定會更藍、地一定會更綠、山一定會更秀、水一定會更清、人民生活的環境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