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中歐貿易摩擦不斷增多,而此前,雙方的貿易摩擦均在反傾銷領域,但從去年開始,歐盟發起的案件中開始涉及反傾銷、反補貼和反規避調查等多種手段,尤其是歐盟一直想把戰火燒至中國的補貼領域。2011年5月14日,歐委會就對華銅版紙反傾銷反補貼案做出終裁,裁定對中國企業征收4.3%-12%的反補貼稅率和8%-34.8%的反傾銷稅率。對此中國眾多企業表示強烈的不滿,政府也表示了極大的重視。
銅版紙舉步維艱
據介紹,我國在總產量上已經成為造紙第一大國。近年來,隨著產能的持續擴大,國內紙張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保持一定的出口量,對消化過剩產能很有必要。但是銅版紙市場已連續三年供大于求。根據中國造紙協會的數據,2009年,全國銅版紙產量為500萬噸,較上年增長8.7%,消費量為399萬噸,同比下降0.5%,出口量為132萬噸,同比上漲超過36.08%。目前,仍有很多項目正在審批籌建中,業內預計,國內銅版紙產能年內將有望達到700萬噸。
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表示,美國和歐盟相繼對銅版紙征收重稅,企業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利潤空間去消化,一旦歐盟和美國市場封閉,出口轉內銷雖是應對出路,但培育一個市場談何容易。
中國將維權進行到底
APP(中國)市場營銷及策略規劃部總經理鄭銳稱,事實上歐盟無論對中國企業進行反傾銷還是反補貼調查都站不住腳。目前歐盟進口自中國的銅版紙僅占不到歐盟市場份額的5%,且沒有快速增長的態勢,一直比較平穩,“如此小的市場份額怎會對歐盟造紙企業造成實質傷害?”。再者,歐盟在調查的流程上也不合理,歐盟目前并未承認中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在此條件下便收集數據對中國企業進行反補貼調查,明顯違背世貿法則。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也表示,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和應訴企業在本案中給予歐委會充分配合,提供了大量證據證明,中國的銅版紙產業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產業,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行,政府既不干預企業的日常經營,也不決定市場價格。歐方無視中方配合,無視該產品市場化運作事實,濫用“最佳可獲得事實的方法”進行裁決,在程序中存在諸多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瑕疵,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利益。同時也表示,中方將對歐盟銅版紙案終裁裁決進行仔細研究和評估,保留依法采取相應措施的權利,以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