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田東縣“轉”出一片新天地
 
http://www.hnckzkzs.com  2011-04-29 廣西日報

  “科學發展好,老區變化快,群眾樂開懷,像紅棉花開!”一曲嘹歌激情唱罷,博得眾人陣陣喝彩。

  4月的田東縣城,大街小巷歌聲嘹亮,20名民間山歌手在耳聞目睹了城鄉變化大、百姓獲益多、生活變幸福后,自發組成山歌演唱團,以歌傳情,唱響新生活。

  和這些民間歌者一樣,如今,田東的廣大群眾正享受著科學發展帶來的碩果——路通了、電有了、水到了、錢袋子也鼓了。老百姓不無自豪地說:“田東近兩年,等于過去的幾十年!”

  “千觀萬觀,最管用的還是科學發展觀!蓖ㄟ^科學謀劃、統籌推進,“轉動”起來的田東不僅實現了人流物流大提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轉型、大轉變,還“轉”出了一片快速、可持續發展的新天地。

  人流物流大提速

  走在田東縣城街頭,“三多”——旅館多、貨車多、人流多,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區域空間位置轉移帶來的喜人結果。然而,田東在地理上早已定位,如何轉移?是區位優勢讓田東在“轉”,而且轉得很大很快。

  近年來,在田東構建的以南昆鐵路和南百高速公路為干線,以田德鐵路、南百二級公路、右江航運為支線的“兩縱兩橫”交通網絡已雛形初現。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催生了田東區位優勢的“洼地效應”,一大批物流項目紛至沓來,并很快投入運營,F在,全縣的物流公司已發展到14家以上,擁有各種營運車輛4300多輛,現代物流走在全區前列。

  目前,魚梁水利樞紐工程和云桂鐵路正在強力推進,百色港田東港區祥周作業區工程項目也提上日程。只要云桂高鐵一通,南寧到田東僅用半個小時左右。屆時,便捷的交通還能給田東周邊的德保、靖西、巴馬、田陽等地帶來“輻射效應”,人流、物流往來將不再受到地域交通條件的限制。

  經濟發展大轉型

  原料蔗價格每噸500元以上,爽!今年春天,田東農民腰包漲得特別快,心里如灌了蜜。

  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田東大力實施“山上竹海、山下蔗!备幻裆鷳B工程。僅去年,種竹就達18萬畝,產原料竹25萬噸,以每噸收購價400元計算,竹農收入近億元。同時,甘蔗種植39萬畝,2010年-2011年榨季進廠原料蔗達200多萬噸,蔗農收入10多億元。

  今年3月在廣東佛山市舉辦的招商推介會上,國內外11家企業與田東縣達成8億多元的投資意向,全都是石化產業鏈項目。在產能擴張、產業升級的基礎上,該縣轉動思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逐步形成鏈條完整、資源綜合利用的產業集群。

  圍繞煉油-氯堿化工-精細化工-塑料加工,發展石化產業循環經濟;圍繞石灰石-水泥熟料-水泥-水泥制品、電石-電石渣-水泥-水泥制品以及火電-粉煤灰-制磚,發展建材產業循環經濟;圍繞竹子種植-制漿-造紙-堿回收,發展林漿紙產業循環經濟;圍繞甘蔗-制糖-糖蜜-復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紙,發展制糖產業循環經濟。一系列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讓田東在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上都賺了個“盆滿缽滿”。2010年,田東農民人均純收入4451元,增長32.35%。這是繼2009年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居廣西第一后,增幅再次位居廣西前列。

  在今年的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田東明確定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的主題、主線,發展民生經濟、生態經濟和循環經濟是支柱,更是特色。只有把民生項目實施過程轉變為經濟發展過程,把民生改善過程轉變成產業發展過程,才能真正實現快速、可持續發展。

  政府職能大轉變

  “一個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的縣,最多時竟有11個工作人員擠在一間3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辦公,少見!比涨,經濟日報記者前來田東縣委采訪,大呼意外。

  說意外,其實也不意外。田東做的只是轉變政府工作職能,把更多財力傾向于民生改善上了。

  該縣拿出4.6億元實施民生水利項目,投入超過前30年全縣水利投資的總和,解決了16.72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恢復和改善灌溉5.2萬畝土地;投資4億多元建設農村交通路網,率先在全區實現100%鄉(鎮)通四級以上油路目標和100%建鎮制村通硬化等級公路目標,成為西部地區村村通水泥路先進縣;投入1.11億元實施職業技術學校擴建項目,每年可教育培訓5000名來自農村的學生和3000名農民工;投資1000多萬元實施村級衛生室項目,今年將在全區率先實現村村都有標準化衛生室目標;政府財政出資430多萬元加大“營養早餐工程”力度,讓全縣所有在校小學生免費享用;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5萬農民不再為養老犯愁;今年還投入1091萬元,為36.6萬農村人口代繳新農合參合費。

  此外,在進一步深化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解決社會矛盾,提高生活質量上,田東將鄉鎮機構和干部進行重新整合,充實到村級“農事村辦”服務站,開展零距離服務群眾。建立民生、信訪、農技、公安、項目、水情和氣象7個“110服務平臺”,成立近千個黨員服務隊、200多個黨員應急小分隊、300多個黨員先鋒崗,快速回應和處置群眾各種訴求。同時,投入1810多萬元架構集“天網、地巡、人控、技防”為一體的“天網工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出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