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國家造紙行業開拓者 趙德宏
 
http://www.hnckzkzs.com  2011-04-19 天津日報



趙德宏生活照

  他是一位傳承者,延續了中國數千年的造紙藝術;他是一位開拓者,打開了現代制漿造紙藝術新的大門。同時,他也是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級工程師,他就是武清人趙德宏。

  1937年10月趙德宏生于武清縣東柳行鄉胡臺子村。1米80的個頭,身材魁梧,相貌硬朗,嗓音洪亮,如今雖已是滿頭白發,仍顯得瀟灑帥氣。

  1957年,趙德宏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天津大學,開始了5年時間的制漿造紙專業學習。進入大學校園以后,趙德宏酷愛學習的愿望得到實現和延續,他每天早起、晚睡,閱讀制漿造紙專業的國內外相關書籍,向老師總有請教不完的問題。也正是由于當時的刻苦學習,趙德宏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并熟練掌握了英語的口譯、筆譯和俄語筆譯技能。

  1962年,是趙德宏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大學畢業的他被分配到黑龍江省佳木斯造紙廠,成了一名工藝技術員。走上工作崗位的趙德宏,對工作處處精益求精,經常要克服零下30多度的惡劣工作條件,記錄制漿造紙工藝的各項指標,同時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改進工藝流程設計,并進行深入研究。趙德宏先后主持了堿回收噴射爐、低臭式堿回收爐、年產85000噸牛皮箱板紙等大型項目,科班出身的他也由名不見經傳的小技術員成長為一個萬人大國企的總工程師,而且這一干就是36年。

  從事制漿造紙行業的30多年里,最讓趙德宏記憶猶新的就是組織實施在建年產85000噸牛皮箱板紙重點工程項目的設計編制、審定和實施。趙德宏所在的佳木斯造紙廠是全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由蘇聯援建的,在當時全國造紙行業中占有重要位置。隨著中蘇關系的改善,蘇聯提出為佳木斯造紙廠進行技術改造。主要項目為建設年產85000噸高強箱板紙機和年產17萬噸硫酸鹽針葉木漿連蒸蒸器以及相應的配套工程。該項目總投資9.9億元,建成后年創稅利1.7億元。趙德宏組織公司技術人員完成了初步設計編制、申報審批、和蘇聯專家進行四次設計聯絡會議,使前期準備工作順利進行。由于該項目采用的一部分設備和部件蘇聯不能生產,需要從第三方國家引進。引進工作歷時半年,趙德宏除組織與外商進行技術和商務談判外,還在許多項目中兼任主談,和芬蘭、瑞典、日本、美國、德國、奧地利等13家公司簽訂了16筆合同,總額度為2000萬美金。在此期間,正值趙德宏的孩子參加高考,忙于工作的他都沒有時間過問孩子的考試情況。每當談及此事,趙德宏都會覺得對孩子很愧疚。

  為降低造紙行業對環境的污染程度,趙德宏又多次赴國外考察,親自組織公司籌建污水處理廠項目,認真研究確定了工藝路線和設備造型,該項目日處理污水10.3萬噸,是全國造紙行業日處理能力最大的一座。佳木斯造紙廠的一項噴射爐工程(日處理200噸漿的黑液)是新型黑液燃燒系統,是全國造紙行業第一臺低臭式堿回收爐。該生產系統先進工藝技術在國內屬首創,和同噸位普通燃燒系統相比年增創經濟效益430萬元。作為第一完成人的趙德宏獲得了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由于工作業績突出,趙德宏在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1993-1997年的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

  提起家鄉的變化,趙德宏感受最大的就是武清的路網工程和城市化進程。趙德宏在楊村上初中時,要住宿上學,每周他不得不沿著如今的雍陽西道步行回家。那時的雍陽西道還是一條很窄的土路,車輛經過后會揚起一路的灰塵,遇到下雨下雪天氣還會泥濘不堪。如今,無論行駛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周圍有望不到盡頭的道路通向遠方。道路兩旁的綠化小品也別出心裁,讓人目不暇接。城區內到處花草樹木錯落有致;河道兩岸,綠影婆娑;一個個新建小區都被綠色環繞。退休后的趙德宏現居住在新建起的住宅小區,他親身感受到家鄉的巨大變化和社會的和諧安定。他說:“能落葉歸根回到家鄉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