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云南加大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力度
——耿馬縣芒團村古老的少數民族造紙工藝將再放異彩  
 
http://www.hnckzkzs.com  2011-04-15 云網

6月11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為了進一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財政部、省財政部以及各地州相關部門加大了投入力度,進一步開發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傳統造紙工藝。

管理部門首先從資金上給予支持,調動了傳承人參與的積極性。每一名文化傳承人將跟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屬的級別,從國家級到省級、州市級直至鄉鎮級文化傳承人將得到財政相應的補貼。省文化廳通過開培訓班、召開文化工作會議、制定方案政策等形式促進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的造紙工藝將作為一個文化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重點,將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以弘揚云南少數民族獨有的不同于中原的傳統文化。目前,云南省已有迪慶、麗江2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每個州市都有省級的非遺保護區域,鄉鎮一級的非遺保護單位也廣泛分布于各地。

芒團傣族造紙工藝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生產過程復雜,要經浸泡、蒸煮、掏漿、抄低、晾曬五個流程,11道工序,于2006年被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省文化管理和指導部門將進一步探索加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該村特色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從業務上進行指導,技藝上促進提升。芒團村保護文化遺產的基礎上還將不斷進步創新,把文化產業和經濟效益充分結合,促進產業鏈的形成。例如,改變造紙形式模板化,用途單一化的現狀,把造紙和環保理念相結合,生產宣紙和適合服裝使用的紙質。

管理部門表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上要注重整體性,保護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要根據其特色,把文化保護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

臨滄傣族構皮手工造紙工藝的傳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保護開發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從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作用來看,臨滄傣族構皮手工造紙工藝能夠奇跡般地延續到現在,而不被先進的科學技術所取代,這本身就是一種古老造紙文化的輝煌再現,它以頑強的生命力代代相傳,起到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臨滄傣族用構樹皮所造的紙被舊時官府用來頒布告示及公文行文,佛寺用來抄寫經文,銀行用來捆扎人民幣,騷人墨客用來書法作畫,民間用來剪紙刺繡、裱龍糊鳳,茶葉集團用來包裝普洱茶等等。這就為臨滄傣族構皮手工造紙工藝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臨滄地區傣族構皮手工造紙工藝是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寶貴遺產。從造紙的原料看,它是古代造紙術的延續;從工藝流程上看,它是造紙術發明初期的歷史再現;從應用范圍上看,它是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由于臨滄地處南疆,又與緬甸接壤,很多緬甸人也在使用臨滄傣族所造的構皮紙。因此,傣族構皮手工造紙工藝不但具有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歷史作用和增強民族團結及社會穩定的媒介作用,而且還具有促進對外文化交流的紐帶作用。云南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表示,傳承和保護云南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變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在發展中保護,保護和發展相互促進,如此更能彰顯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Copyright © 2000-2009.Beijing Luckcom Network Sci-Tech Co.,Lt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