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整合科技資源,加強關鍵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了科技進步與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自去年以來,清水縣共凍配改良黃牛3.8萬頭,推廣良種蛋雞200多萬羽,選育土種雞苗10萬羽,引進、繁活、推廣良種豬20多萬頭、良種羊4萬只,全縣新增能繁母牛0.96萬頭,新建成黃牛凍配點累計達40個,使全縣畜禽良種率達到80%以上。同時,申報科研項目5項,獲省市科技進步獎三個。
2010年,該縣建立省級玉米雜交品種區域點3個、市級冬小麥區域點1個、縣級冬小麥區域點3個,推廣玉米雜交種36.5萬公斤,推廣小麥新品種360.75萬公斤,推廣馬鈴薯新品種2800萬公斤,全縣三大糧食農作物良種率達到96.2%;推廣油料種植5萬畝,引進無公害黃瓜、西瓜、辣椒、甘藍、克星早熟洋芋、架豆王、甜玉米、蘆筍等為主的蔬菜新品種種植10萬畝;推廣以設施微灌、大棚半夏栽培、高原夏菜種植、套種試驗示范、全膜覆蓋旱作農業、機微耕等農業新技術12項。同時,建成以架豆王為主的“一村一品”蔬菜生產基地4500畝,高山蔬菜基地收益明顯,平均畝收入在2000元以上。建設干鮮果基地6萬畝,建設標準化果園4萬畝,完成花牛蘋果標準化示范園建設2萬畝。實施果實套袋1.24億個、疏花疏果10.3萬畝、老果園改造1萬畝,新建千畝果樹基地28個,完成規模建園60576畝,去年全縣果品產量達8.6214萬噸,產值2.0573億元。
去年以來,清水縣屬工業企業共完成技術改造項目5項,建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科技項目。天河酒業公司開發了兩款中低檔產品,新產品完成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20%;甘肅綠盛堂生物制品公司采用微波干燥工藝提煉出“沙棘果油粉”,填補了國內該項目的空白;天水軒轅紙業公司與南京林業大學合作投入1000多萬元,轉讓其“廢紙造紙廢水零排放”清潔生產技術,在此工藝下生產的“瓦楞芯紙”已獲得省輕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的檢驗投放市場。通過狠抓科技工作,有效地推進了全縣科技進步與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6.8%。